一种模具的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05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缓冲结构,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顶出板复位时噪音和震动大,且可靠性低的问题。本模具的缓冲结构,模具包括底板和顶出板,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侧面上的限位柱,限位柱上具有限位凸沿,限位凸沿上滑动套设有缓冲套,缓冲套上具有位于限位凸沿下方的阻尼凸沿,缓冲套下端与底板之间还压紧有弹性密封环,在弹性密封环的弹性作用下缓冲套上端面高于限位柱上端面,且缓冲套下端面与底板之间形成位于弹性密封环内侧的储油腔,阻尼凸沿与限位柱之间具有与储油腔相连通的过油间隙。本模具的缓冲结构能够避免产生噪音和震动,使得整体可靠性更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涉及一种模具的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其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型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产品成型后模具开模,注塑机顶推顶出板压缩弹簧向动模移动,顶出板上的顶针能够将产品顶出,实现脱模,然后注塑机释放顶出,顶出板在弹簧作用下快速复位并抵靠在底板上。由于顶出板被顶出时与底板之间空间较大,如果有硬性物件掉落在底板上,顶出板复位时会撞击硬性物件,损伤顶出板、底板以及顶出板的导向部件。同时由于弹簧的弹力较大,顶出板会以较快的速度撞击底板,发出较大的噪音和震动,长期使用会导致螺栓松动、部件变形等不稳定现象,影响模具使用可靠性。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文件(申请号:201220079534.4)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复位杆防撞垫片,包括模具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连接型腔,下模板上安装模脚,模脚之间设置下顶板和上顶板,上顶板上连接复位杆,型腔分型表面上制有凹槽,凹槽中安装防撞垫片,防撞垫片由螺钉相固定,复位杆穿过型芯与防止垫片相接触,防撞垫片的硬度处理至HRC55,硬度高,耐磨,能够防止复位杆在复位时撞坏模具。但是由于该防撞垫片硬度较高,受到顶出板撞击时仍然会将撞击力传递给底板,且会产生较大噪音。
[0004]对此,专利文件(申请号:201920099577.0)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顶针板复位缓冲机构,包括模具上复板和下复板,上复板下安装型腔板,下复板上安装两块模脚,在两块模脚之间设置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的顶针面板上连接复位杆,复位杆穿过型芯板,在与复位杆对应的型腔板上设置垫片,合模时,垫片与复位杆相接触,在下复板上设置缓冲垫,缓冲垫由塞打螺钉相固定,塞打螺钉与缓冲垫之间设置间隙,缓冲垫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但是顶出板长期直接撞击缓冲垫,其撞击力全部集中作用于缓冲垫上,极易损伤缓冲垫,导致缓冲垫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具的缓冲结构,用以解决现有顶出板复位时噪音和震动大,且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的缓冲结构,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出板,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侧面上并朝向顶出板设置的限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外周面上周向具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上滑动套设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内周面上周向具有位于限位凸沿下方的阻尼凸沿,所述缓冲套下端与底板之间还压紧有弹性密封环,在弹性密封环的弹性作用下阻尼凸沿上端面向上抵靠在限位凸沿下端面上,使得缓冲套上端面高于限位柱上端面,且缓冲套下端面与底板之间形成位于
弹性密封环内侧的储油腔,所述阻尼凸沿内周面与限位柱外周面之间具有与储油腔相连通的过油间隙。
[0007]顶出板上侧面上垂直固定有若干顶针,用于顶出板上升时将产品顶出,限位柱固定在底板上侧面上,在弹性密封环的弹性力作用下阻尼凸沿向上抵靠在限位凸沿上形成限位,此时缓冲套上端面高于限位柱上端面,而缓冲套下端面下方形成储油腔,储油腔内填充油脂,而外侧的弹性密封环则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脂向外渗漏,当顶出板向下移动复位时下侧面先抵靠缓冲套的上端面,缓冲套压缩弹性密封环向下移动,同时缓冲套下端面与底板上侧面逐渐靠近使得储油腔逐渐变小,而阻尼凸沿上端面与限位凸沿下端面分离且两者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储油腔内的油脂穿过过油间隙而逐渐挤入到阻尼凸沿上端面与限位凸沿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内,即油脂的流动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结合弹性密封环的弹性力,对缓冲套下降起到缓冲,而缓冲套则对顶出板的复位起到缓冲,避免直接硬性撞击而产生噪音和震动,使得模具上的其它零部件更加稳定,整体可靠性更高。同时利用油脂流动产生的阻尼也能够避免瞬时冲击力全部施加给弹性密封环,从而对弹性密封环起到保护,提高其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模具可靠性,而弹性密封环是涨紧在缓冲套与底板之间,对油脂起到密封,尤其时缓冲套下降导致储油腔内油压逐渐变大时弹性密封环逐渐被压缩,其涨紧力也是逐渐变大的,即弹性密封环的密封能力与储油腔内的油压呈正比,从而避免油脂泄漏,提高稳定性,即弹性密封环既起到弹性支撑缓冲套并提供缓冲弹力作用,又起到密封油脂的作用。当顶出板到位时抵靠在限位柱上端面上,避免弹性密封环被过度挤压,当顶出板向向上移动顶出产品时缓冲套被释放,在弹性密封环的弹性力作用下逐渐向上移动,而阻尼凸沿与限位凸沿之间的油脂则通过过油间隙回到储油腔。
[0008]在上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中,所述缓冲套下端、底板上侧面、弹性密封环内周面及限位柱外周面之间合围形成上述储油腔,当所述缓冲套下降时阻尼凸沿上端面与限位凸沿下端面之间能够形成缓冲腔,且缓冲腔通过过油间隙与储油腔连通。当缓冲套下降时储油腔减少的容积与缓冲腔增加的容积相同,既能够避免油脂从弹性密封环处泄漏,也能够空气从限位凸沿外侧进入缓冲腔。
[0009]在上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中,所述阻尼凸沿的内周面为锥面,且阻尼凸沿内周面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所述阻尼凸沿的最小内径大于限位柱的外径。在缓冲套刚开始下降时,弹性密封圈的密封能力还相对较低,为此将阻尼凸沿的内周面设置成锥面,且下端内径较大,从而使得过油间隙下端的宽度较大,油脂更容易进入,减少储油腔前期油压的增加速度,避免从弹性密封环出泄漏,随着缓冲套的下降,弹性密封环被压缩而逐渐产生较大的密封能力,而油脂向上到达并通过宽度较小的过油间隙,通过阻尼逐渐变大,从而在弹性密封环具有较高密封能力时产生较大的缓冲力,减少噪音和震动。
[0010]在上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中,所述阻尼凸沿的内周面上具有若干的阻尼凸部,所述阻尼凸部呈半球状,且阻尼凸部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阻尼凸部能够对油脂通过时产生更大的阻力,从而增加阻尼。
[0011]在上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中,所述弹性密封环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具有平直的下端面,且弹性密封环的下端面压紧贴靠在底板上侧面上,所述缓冲套的下端面外边沿处周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密封环的上端面上周向具有环形的安装凸沿,所述安装凸沿卡接在安装槽内。弹性密封环平直的下端面能够紧紧贴在底板上侧面上,既具有较好的密
封性,避免弹性密封环在压缩过程中下端相对底板移动,以使得弹性密封环更多的出现轴向压缩,增大弹性力,安装凸沿与安装槽配合,也能够保证弹性密封环的位置稳定性。
[0012]在上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中,所述弹性密封环的内周面为径向向内弧形凸出的弧形凸面,弹性密封环的外周面为径向向内弧形凹陷的弧形凹面,且弧形凸面凸出的弧度大于弧形凹面内凹的弧形。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能够在弹性密封环被压缩时起到引导,使得向内径向拱起,而不是向外形变,进而压缩储油腔的空间,发挥油脂流动产生阻力的效果,而弧形凹面的弧度相对较小,使得弹性密封环被压缩时内侧径向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缓冲结构,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3)和顶出板(4),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在底板(3)侧面上并朝向顶出板(4)设置的限位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5)外周面上周向具有限位凸沿(51),所述限位凸沿(51)上滑动套设有缓冲套(6),所述缓冲套(6)内周面上周向具有位于限位凸沿(51)下方的阻尼凸沿(61),所述缓冲套(6)下端与底板(3)之间还压紧有弹性密封环(7),在弹性密封环(7)的弹性作用下阻尼凸沿(61)上端面向上抵靠在限位凸沿(51)下端面上,使得缓冲套(6)上端面高于限位柱(5)上端面,且缓冲套(6)下端面与底板(3)之间形成位于弹性密封环(7)内侧的储油腔(8),所述阻尼凸沿(61)内周面与限位柱(5)外周面之间具有与储油腔(8)相连通的过油间隙(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6)下端、底板(3)上侧面、弹性密封环(7)内周面及限位柱(5)外周面之间合围形成上述储油腔(8),当所述缓冲套(6)下降时阻尼凸沿(61)上端面与限位凸沿(51)下端面之间能够形成缓冲腔(10),且缓冲腔(10)通过过油间隙(9)与储油腔(8)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凸沿(61)的内周面为锥面,且阻尼凸沿(61)内周面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所述阻尼凸沿(61)的最小内径大于限位柱(5)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凸沿(61)的内周面上具有若干的阻尼凸部(611),所述阻尼凸部(611)呈半球状,且阻尼凸部(611)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伟炳李金国傅建华姚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