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88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发声结构包括安装壳体、高音单元、低音单元、第一磁环、第二磁环及导磁管,高音单元包括高音振膜和第一线圈,低音单元包括低音振膜和第二线圈,第二磁环套设于第一磁环外侧,导磁管设置于第一磁环内侧;第一线圈套设在导磁管与第一磁环之间,第一线圈在第一磁环作用下振动;第二线圈套设在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之间,第二线圈在第一磁环及第二磁环的共同作用下振动。通过第一线圈套设在第一磁环内、第二线圈套设在第一磁环外,且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共用第一磁环的磁路,使发声结构能够在兼顾高频与低频的音质表现的同时,减小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减小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减小所占用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特别涉及一种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蓝牙耳机等发声设备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对发声设备的音质有更高要求:在保证低频下潜好的同时,也要有更好的高频延展性。对于传统蓝牙耳机等发声设备而言,通常采用单颗喇叭作为全频单元,无法同时兼顾低频与高频的音质表现。
[0003]在现有需要求下,蓝牙耳机要兼顾高频与低频音质表现,常规的方式是直接堆叠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但是,蓝牙耳机追求外形小巧轻便,耳机内部结构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较难直接装入直接堆叠的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的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结构,以有利于减小所占用的安装空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发声结构包括:
[0006]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设有容纳腔;
[0007]高音单元,所述高音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高音单元包括高音振膜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高音振膜固定连接,所述高音振膜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
[0008]低音单元,所述低音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低音单元包括低音振膜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低音振膜固定连接,所述低音振膜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
[0009]第一磁环,所述第一磁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磁环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
[0010]第二磁环,所述第二磁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磁环外侧,所述第二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磁环与所述第二磁环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一磁环及所述第二磁环的共同作用下振动;
[0011]导磁管,所述导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环内侧,所述第一线圈套设在所述导磁管与所述第一磁环之间,所述第一线圈在所述第一磁环作用下振动。
[0012]可选地,所述发声结构还包括导磁支架,所述导磁支架包括导磁板结构和所述导磁管,所述导磁管设置在所述导磁板结构上,所述导磁板结构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磁环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内,所述导磁管的管外侧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圈内侧间隔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导磁板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所述第一导磁板设有板体通孔,所述板体通孔与所述导磁管的管腔连通;所述导磁管、所述第二导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板的两侧。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磁板朝向所述第一导磁板的一侧设有板体凹陷,所述板体凹陷与所述板体通孔连通;所述板体凹陷的直径大于所述导磁管的管腔的直径。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磁板设置为圆板,所述第二导磁板与所述第一磁环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磁环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一磁环的外径。
[0016]可选地,第一导磁板与所述导磁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导磁板、所述第二导磁板、所述导磁管均由T铁制成。
[0017]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组件和筒体段,所述第一盖板组件与所述筒体段的轴向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组件设有第一盖板孔,所述高音振膜的外沿与所述第一盖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高音振膜朝向所述第一盖板孔;所述第一盖板组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盖板孔,所述第二盖板孔连通至所述第一磁环与所述第二磁环之间的间隙。
[0018]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还包括第二盖板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盖板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段的两轴向端,所述第二盖板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背离所述筒体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体,所述低音振膜的外沿的一侧与所述连接体抵接,所述低音振膜的外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盖板组件抵接;所述连接体沿所述筒体段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体之间的间隙朝向所述低音振膜。
[0019]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发声设备,所述发声设备包括佩戴壳体和上述发声结构,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佩戴壳体内,所述佩戴壳体用于嵌入耳部。
[0020]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发声设备,所述发声设备包括佩戴壳体和上述发声结构,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佩戴壳体内,所述佩戴壳体用于嵌入耳部;所述佩戴壳体设有出音口,所述第二盖板孔朝向所述出音口设置。
[002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线圈套设在第一磁环内、第二线圈套设在第一磁环外,即发声结构在第一磁环的基础上采用高音外磁、低音内磁的方式,且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共用第一磁环的磁路,使发声结构能够在兼顾高频与低频的音质表现的同时,减小所占用的安装空间,有利于装配到体积较小的发声设备上。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发声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发声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发声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壳体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0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0030][003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结构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设有容纳腔;高音单元,所述高音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高音单元包括高音振膜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高音振膜固定连接,所述高音振膜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低音单元,所述低音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低音单元包括低音振膜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低音振膜固定连接,所述低音振膜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第一磁环,所述第一磁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磁环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第二磁环,所述第二磁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磁环外侧,所述第二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磁环与所述第二磁环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一磁环及所述第二磁环的共同作用下振动;导磁管,所述导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环内侧,所述第一线圈套设在所述导磁管与所述第一磁环之间,所述第一线圈在所述第一磁环作用下振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结构还包括导磁支架,所述导磁支架包括导磁板结构和所述导磁管,所述导磁管设置在所述导磁板结构上,所述导磁板结构的板面与所述第一磁环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内,所述导磁管的管外侧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圈内侧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所述第一导磁板设有板体通孔,所述板体通孔与所述导磁管的管腔连通;所述导磁管、所述第二导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板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板朝向所述第一导磁板的一侧设有板体凹陷,所述板体凹陷与所述板体通孔连通;所述板体凹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勇建董荣荣段均钟吴锟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