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1784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风机包括涡壳、叶轮和涡舌;涡壳具有安装腔和出气口,出气口与安装腔连通;叶轮设置于安装腔内;涡舌设置于涡壳的内壁,位于出气口在叶轮转动方向上的侧方;其中,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相对于叶轮的轴线倾斜。一侧的侧壁相对于叶轮的轴线倾斜。一侧的侧壁相对于叶轮的轴线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新风系统的叶轮被马达驱动,马达带动叶轮旋转,进而带动室外的空气由新风管路到上腔体,再经过滤网进行过滤后,进入叶轮,并经涡壳扩压后由扩压器出口排出,以使室外的空气能够被送入室内。但由于新风系统的大风量需求,以及风机的尺寸需求,需要风机具备较大的流量,但风机的流量增大后会导致风机的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风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新风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涡壳、叶轮和涡舌;涡壳具有安装腔和出气口,出气口与安装腔连通;叶轮设置于安装腔内;涡舌设置于涡壳的内壁,位于出气口在叶轮转动方向上的侧方;其中,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相对于叶轮的轴线倾斜。
[0008]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包括涡壳和叶轮,叶轮设置于涡壳的安装腔内,并且可被马达驱动。风机还包括涡舌,涡舌设置于涡壳的内壁,位于出气口在叶轮转动方向上的侧方,马达驱动叶轮转动,叶轮与涡舌配合能够驱动气体流动,进而气体的输送。由于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相对于叶轮的轴线倾斜,叶轮的外圈与涡舌之间的间隙沿轴向变化,进而改善叶轮与涡舌的干涉,降低干涉所致宽频和BPF噪音,减少风机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噪音,使得风机在工作中更安静,提升用户对风机的体验感。
[0009]通过将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设置为相对于叶轮的轴线倾斜,可降低风机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所以在提升叶轮转速或增加风机风量的同时,可通过将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设置为相对于叶轮的轴线倾斜来使得风机的噪音不会增加,进而在不增加风机体积和风机的噪声的情况下,提升风机的流量,进而提升风机的送气效率。
[0010]进一步地,风机还包括旋转轴和安装在旋转轴上的马达;叶轮固定于转轴;具有渐开线形状的涡壳包裹叶轮径向外侧,叶轮在涡壳的空腔内部区域旋转。
[0011]涡壳包括涡壳本体和盖体,涡壳本体具有安装腔,并且在轴向上的一侧具有开口,盖体盖设于开口上,盖体与涡壳本体围设出安装腔。
[0012]具体地,涡舌为设置在涡壳内部的凸起,与风轮在周向上的外圆相对。在叶轮的转动方向上,涡舌位于出气口的后侧,即对于叶轮的一个叶片来说,在叶轮的转动过程中,会先经过出气口,再经过涡舌。在叶轮的转动方向上,涡舌朝向叶轮的侧壁由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向远离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先远离涡壳的内壁,再靠近涡壳的内壁。在叶轮的轴向上,
涡舌朝向叶轮的侧壁相对于叶轮的轴向倾斜设置。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度。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调整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实现了对风机的风量和噪声的调节。并且通过将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0至10度,即可降低风机的噪声,也不会因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过大而导致风机的风量下降,在确保风机风量的同时,降低风机的噪声,进而提升用户对风机的体验。
[0016]进一步地,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6度。
[0017]具体地,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可为1度。
[0018]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也可为3度。
[0019]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也可为5度。
[0020]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也可为6度。
[0021]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轴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还可为10度。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涡壳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叶轮的外轮廓在叶轮的轴向上远离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涡舌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涡舌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不相等。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涡壳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可设置在涡壳在轴向上的侧方。叶轮的外轮廓在叶轮的轴向上远离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涡舌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叶轮的外轮廓在叶轮的轴向上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涡舌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在叶轮的径向上的尺寸和第二间隙在叶轮的径向上的尺寸不相等,使得涡舌朝向叶轮一侧的侧壁在整体上具备一定的倾斜,进一步降低风机的噪音,提升涡舌对风机的降噪效果。
[0024]进一步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也可相等,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可先向远离叶轮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叶轮的方向延伸,进而使得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的截面形成开口朝向叶轮的V形结构。也可多次重复该延伸结构,使得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的截面形成W形结构和其它异形结构。
[0025]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也可先向靠近叶轮的方向延伸,再向远离叶轮的方向延伸,进而使得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的截面形成尖端朝向叶轮的V形结构。也可多次重复该延伸结构,使得涡舌朝向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的截面形成W形结构和其它异形结构。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间隙大于第二间隙。
[002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间隙大于第二间隙,使得叶轮的外轮廓在叶轮的轴向上远离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涡舌之间的间隙较大,叶轮的外轮廓在叶轮的轴向上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涡舌之间的间隙较小,进而使得涡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的变化趋势与气体在风机内的流动方向相匹配,进一步降低风机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差值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毫米。
[0029]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通过调节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差值,实现对风机噪音的调节,并且通过将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差值设置为0至3毫米,在确保风机流量的同时,提升倾斜的涡舌对风机的降噪效果。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风机还包括第一降噪部件,第一降噪部件设置于第一进气口处,与涡壳连接,第一降噪部件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与安装腔连通。
[003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降噪部件设置于第一进气口处,第一降噪部件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与安装腔连通,气流在经过第一降噪部件时,第一降噪部件的多个第一通孔能够在一定层度上消掉系统湍流噪音,以及改善第一进气口流体畸变的情况,进一步降低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
[0032]进一步地,第一降噪部件为微孔板,微孔板可呈方形,也可呈圆形,微孔板形成也可与第一进气口的形状相匹配。
[0033]微孔板可为板状,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涡壳,所述涡壳具有安装腔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涡舌,所述涡舌设置于所述涡壳的内壁,位于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叶轮转动方向上的侧方;其中,所述涡舌朝向所述叶轮的一侧的侧壁相对于所述叶轮的轴线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舌朝向所述叶轮的一侧的侧壁与所述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叶轮的外轮廓在所述叶轮的轴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所述涡舌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所述涡舌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不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的差值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3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降噪部件,所述第一降噪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处,与所述涡壳连接,所述第一降噪部件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部件的一个径向截面上,所述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婷婷胡慧冬罗常郑礼成吴迪吕琢
申请(专利权)人: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