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构成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167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2
实现小型化。壳体构成构件(10)通过能导通地装配于呈箱形的金属制的收纳构件(1)的开口部(8),从而构成屏蔽壳体(2),具备:盖侧屏蔽连接器(30),具有盖侧外导体(33);和盖(11),覆盖开口部(8),盖(11)通过将金属制的板状导电构件(12)和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0)合体而构成,板状导电构件(12)具有:板状屏蔽部(13),能以覆盖开口部(8)的方式固定于收纳构件(1);和连接部(18),与盖侧外导体(33)连接,壳体(20)具有:保持部(24),保持盖侧屏蔽连接器(30);和板状外装部(21),与板状屏蔽部(13)的外表面重叠,在板状屏蔽部(13)和板状外装部(21)重叠的覆盖部(28),板状外装部(21)的板厚尺寸(t1)大于板状屏蔽部(13)的板厚尺寸(t2)。板状屏蔽部(13)的板厚尺寸(t2)。板状屏蔽部(13)的板厚尺寸(t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壳体构成构件


[0001]本公开涉及壳体构成构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照相机壳体装配有电路基板、透镜部以及连接器的照相机装置。照相机壳体通过将装配有透镜部的箱形的前壳体、和装配有连接器的后壳体组装而构成。电路基板和摄像元件收纳于照相机壳体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62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为了屏蔽电路基板、摄像元件,需要将照相机壳体设为金属制。当考虑确保照相机壳体的强度时,优选通过压铸或者切削加工将照相机壳体成形。但是,因为连接器的形状比较复杂,所以优选后壳体中的保持连接器的部位为合成树脂制。
[0005]作为其对策,考虑到将后壳体设为使封闭前壳体的开口部的金属构件和保持连接器的树脂构件合体的结构。但是,当将前壳体的开口部封住的覆盖部成为金属和树脂的双层结构时,则覆盖部的厚度尺寸变大,有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0006]本公开的壳体构成构件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实现小型化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本公开的壳体构成构件,通过能导通地装配于呈箱形的金属制的收纳构件的开口部,从而构成屏蔽壳体,所述壳体构成构件具备:屏蔽连接器,具有外导体;和盖,覆盖所述开口部,所述盖通过将金属制的板状导电构件和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合体而构成,所述板状导电构件具有:板状屏蔽部,能以覆盖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收纳构件;和连接部,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保持部,保持所述屏蔽连接器;和板状外装部,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外表面重叠,在所述板状屏蔽部和所述板状外装部重叠的覆盖部,所述板状外装部的板厚尺寸大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板厚尺寸。专利技术效果
[0008]根据本公开,能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使实施例1的壳体构成构件和收纳构件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壳体构成构件和收纳构件组装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壳体构成构件和收纳构件组装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壳体构成构件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X

X线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2的壳体构成构件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Y

Y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壳体构成构件,(1)通过能导通地装配于呈箱形的金属制的收纳构件的开口部,从而构成屏蔽壳体,所述壳体构成构件具备:屏蔽连接器,具有外导体;和盖,覆盖所述开口部,所述盖通过将金属制的板状导电构件和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合体而构成,所述板状导电构件具有:板状屏蔽部,能以覆盖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收纳构件;和连接部,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保持部,保持所述屏蔽连接器;和板状外装部,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外表面重叠,在所述板状屏蔽部和所述板状外装部重叠的覆盖部,所述板状外装部的板厚尺寸大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板厚尺寸。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即使板状屏蔽部较薄,覆盖部也通过厚度尺寸大的板状外装部而具有充分的刚性。本公开的壳体构成构件因为不必将板状屏蔽部设为厚壁,所以与板状屏蔽部的厚度尺寸与板状外装部的厚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其大的结构相比,能减小覆盖部的厚度尺寸。因此,本公开的壳体构成构件能实现小型化。
[0011](2)优选地,所述板状屏蔽部利用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外表面侧贯穿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螺栓固定于所述收纳构件,在所述板状外装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所述螺栓的头部接触的缺口部。根据该结构,螺栓的紧固力不到达合成树脂制的板状外装部,板状屏蔽部被夹持在收纳构件与螺栓的头部之间,所以能将盖可靠地固定于收纳构件。
[0012](3)在(2)中,优选地,所述缺口部为仅将所述板状外装部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切除的形态,所述板状外装部的所述外周缘部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外周缘部中的没有形成所述缺口部的区域整体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在板状外装部与螺栓的头部不干涉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确保板状外装部的面积,所以能充分提高基于板状外装部的覆盖部的刚性。
[0013](4)优选地,所述板状外装部的突起部收纳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卡止孔而防脱。根据该结构,能将所述板状屏蔽部和所述板状外装部保持为重叠的状态。
[0014](5)在(4)中,优选地,在所述板状屏蔽部形成有向所述板状外装部侧突出的筒状突部,所述筒状突部的中心孔起到所述卡止孔的作用。根据该结构,因为筒状突部变为啮入板状外装部的内部的状态,所以能将板状屏蔽部和板状外装部更可靠地保持为重叠的状态。
[0015](6)在(4)或者(5)中,优选地,所述板状屏蔽部和所述板状外装部呈方形,所述板状屏蔽部中的方形的四角成为相对于所述收纳构件的固定部,所述卡止孔和所述突起部配
置于对位于对角的两个所述固定部进行连接的对角线上。根据该结构,板状屏蔽部中的沿着对位于对角的两个固定部进行连接的对角线的部位不易发生变形。因此,当在对角线上针对板状屏蔽部接合板状外装部时,能有效地抑制板状外装部的变形。
[0016](7)优选地,所述板状导电构件具有筒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板状屏蔽部突出并以沿着所述保持部的内周面的方式配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外导体弹性地接触。根据该结构,即使屏蔽连接器的外导体的形状不复杂,也能将板状导电构件和外导体能导通地连接。
[0017][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实施例1]参照图1~图5说明将本公开的壳体构成构件具体化的实施例1。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斜左上方、图2、3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5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4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壳体构成构件10是通过装配于收纳构件1而构成屏蔽壳体2的构件。如图2所示,通过在屏蔽壳体2装配透镜3,并在屏蔽壳体2内收纳电路基板4、摄像元件5以及适配器6,从而构成车载用的照相机装置7。
[0019]收纳构件1是后表面遍及整个面开放的长方体状的箱形部件。收纳构件1由金属材料构成,是通过压铸或者切削而成形为预定形状的单一部件。在形成于收纳构件1的前壁部的装配孔装配有透镜3。在收纳构件1的后表面形成有正方形的开口部8。在收纳构件1形成有将轴线朝向前后方向的四个阴螺纹孔9。阴螺纹孔9在收纳构件1的后表面中的包围开口部8的开口缘部开口。在从后方观看收纳构件1的后视时,四个阴螺纹孔9配置于开口缘部的四角。
[0020]电路基板4固定设置于收纳构件1的内部的预定位置。在电路基板4的后表面以向后方突出的形态装配有基板侧屏蔽连接器35。如图2所示,基板侧屏蔽连接器35是将基板侧内导体36、包围基板侧内导体36的基板侧介电体37、以及包围基板侧介电体37的基板侧外导体38一体地组装的连接器。在电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壳体构成构件,通过能导通地装配于呈箱形的金属制的收纳构件的开口部,从而构成屏蔽壳体,所述壳体构成构件具备:屏蔽连接器,具有外导体;和盖,覆盖所述开口部,所述盖通过将金属制的板状导电构件和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合体而构成,所述板状导电构件具有:板状屏蔽部,能以覆盖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收纳构件;和连接部,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保持部,保持所述屏蔽连接器;和板状外装部,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外表面重叠,在所述板状屏蔽部和所述板状外装部重叠的覆盖部,所述板状外装部的板厚尺寸大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板厚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构成构件,其中,所述板状屏蔽部利用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外表面侧贯穿于所述板状屏蔽部的螺栓固定于所述收纳构件,在所述板状外装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所述螺栓的头部接触的缺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构成构件,其中,所述缺口部为仅将所述板状外装部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切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真二小林丰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