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有机化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环保
,还涉及生物饲料
,具体涉及一种秸秆有机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氨化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法,能够将废弃秸秆制成牛羊易消化吸收的饲料;秸秆氨化的常用处理方法包括堆垛法、窖氨化法、塑料袋氨化法和炉氨化法等;以上方法均需要先将秸秆切段,再以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氢铵中的任何一种氮化合物为氮源与切段后的秸秆混合,混合时需要控制好秸秆的含氨量和含水量。现有的方法是将秸秆摊开,将配制好的溶液喷洒在秸秆上,这种方法虽然混合速度快,但是仅能控制整体秸秆与溶液的比例,无法将溶液与秸秆均匀混合,不同位置秸秆的含氨量和含水量差异较大,秸秆的反应速度不同,秸秆氨化后的品质参差不齐。授权公告号为CN218688929U的专利中将秸秆加入到饲料桶中,并将配重好的溶液从喷雾口喷洒到秸秆中,采用转动和搅拌的方式将秸秆和溶液混合,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秸秆和溶液混合的更加均匀,但是不能连续混合,且每次加料出料过程复杂,降低了秸秆处理的速度,不适用于大批量秸秆的处理和秸秆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有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秸秆输送机构,还包括与秸秆输送机构相配合的氨化机构;所述氨化机构包括加料结构和出料结构,还包括在加料结构和出料结构之间设置的浸氨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有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轨道,还包括与输送轨道连接的移动容器,所述移动容器连接有驱动器;所述输送轨道为闭环,所述输送轨道包括与加料结构相配合的加料段,还包括在加料段下方竖直设置浸氨段,所述浸氨段的底端连接有水平的混合段;所述浸氨池设置在浸氨段和混合段的下方,所述浸氨池的长度方向与混合段一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有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容器包括与输送轨道连接的移动杆,还包括在移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的秸秆容器;所述秸秆容器为竖直设置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秸秆容器绕其轴线转动设置;所述秸秆容器上均布有通水孔;所述浸氨池内设置有一对竖直的转动带,所述转动带的长度方向与浸氨池一致;两个所述转动带中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秸秆容器的半径;两个所述转动带连接有同向转动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有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动带均包括在两端分别设置的主动辊和从动辊,还包括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置的一对张紧辊,所述主动辊、从动辊和张紧辊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主动辊之间的距离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两对张紧辊之间的距离;所述同向转动组件包括与两个主动辊分别连接的一对主动锥齿轮,还包括与两个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一对中间锥齿轮,两个所述中间锥齿轮之间固连有中间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有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容器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通水槽,所述通水槽上均布有通水孔;所述浸氨池内设置两个竖直的喷水柱,每个所述喷水柱均与通水槽相配合;每个所述喷水柱均连接有支撑滑轮;两个所述支撑滑轮连接有一个复位轨道,所述复位轨道为竖直设置的闭合结构;所述复位轨道内设置有闭合的软绳,每个所述支撑滑轮均与软绳连接;每个所述喷水柱均连接有软管,两个所述软管分别设置在喷水柱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有机化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金,张文花,刘威,席百珍,施雪艳,刘军领,尚晓琰,马芳芳,何玉玲,李晓娜,李翠芹,程文娣,杨青娅,高淑梅,王建军,吴海娜,郭晓平,刘新福,张爱芳,曹士杰,陈海录,常海霞,郭玲,王会娟,张丰产,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鸣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