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流温度平衡的高温隧道冷量缺口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054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风流温度平衡的高温隧道冷量缺口计算方法,包括通风稳态条件下隧道洞内风流平衡温度计算、隧道常规热源量化计算以及隧道降温措施冷量计算。所述的风流温度平衡计算利用现场可测的温度、湿度等指标,通过求解三阶段风流换热和能量平衡方程,获得洞内相应位置的环境温度;所述的隧道常规热源包括高温热水、高温围岩、炸药爆破、水泥水化、内燃机械和施工人员散热;所述的隧道降温措施包括冰块、冷水融合、通风和机械制冷降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以往隧道降温措施降温效果难以评估、冷量缺口不明等工程问题,有助于提前选择和布局合适的降温措施,使洞内环境达到作业要求,保障高温隧道安全、经济和快速施工。速施工。速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风流温度平衡的高温隧道冷量缺口的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流温度平衡的高温隧道冷量缺口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隧道工程逐渐向超深、超长、超大断面方向发展,工程热害问题给隧道建设带来了诸多障碍和挑战。《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规定隧道施工环境温度不得超过28℃,因为高温环境会恶化施工环境、危害衬砌结构性能、威胁作业人员健康从而影响着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各个阶段。高地温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地质构造、地震特征、水化学特征、地热储特征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高地(水)温热害。
[0003]从国内外高地温隧道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当原始岩温达到35℃、湿度达到80%时,隧道的高地温热害问题已非常严重。国内外学者在隧道降温技术和降温效果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但当隧道中存在多种热源,包括围岩散热、热水散热、爆破散热、水泥水化散热、内燃机车散热和施工人员散热时,选择何种降温措施能够将环境温度降到目标温度仍旧依赖于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流温度平衡的高温隧道冷量缺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进行隧道常规热源量化计算以及隧道降温措施冷量计算,然后通风稳态条件下隧道洞内风流平衡温度计算,通过得到的通风稳态条件下隧道洞内风流平衡温度计算高温隧道冷量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流温度平衡的高温隧道冷量缺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稳态条件下隧道洞内风流平衡温度计算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T1‑
T2等湿加热过程,T2‑
T3加热加湿过程和T3‑
T4加热加湿过程;所述的T1‑
T2等湿加热过程为风流在通风管内向掌子面降温区域流动,风管与隧道内的风流发生热交换,风流温升吸热量与风管内外风流温差导致的对流换热量相等,平衡方程如公式1所示;公式1是:C
pa
(M
a
+M
b
)(T2‑
T1)/2=0.5
·
h
t
S
t
(T3+T4‑
T1‑
T2)/2,在公式1中,M
a
和M
b
分别为风管入口和风管出口的质量流量kg/s,T1,T2,T3和T4分别为风管入口风温、风管出口风温、掌子面回风风温和隧道入口风温℃,C
pa
为空气的恒压热容kJ/(kg
·
℃);h
t
是风流与风管间的不稳定换热系数W/(m2·
℃),S
t
是风管的换热面积m2;所述的T2‑
T3加热加湿过程为风流与掌子面区域进行换热,隧道风流温度升高与湿度增加导致的吸热量等于隧道围岩、水、人员及机械所放出的热量总和,平衡方程如公式2所示;公式2是:M
b
[C
pa
(T3‑
T2)+γ(d3‑
d2)]=Q
at

Q
1c

Q
2c

Q
3c
在公式2中,γ为水的汽化潜热kJ/kg,d2风管出口的空气含湿量kg/kg,d3掌子面的空气含湿量kg/kg,Q
at
为降温区域热源总和kW,Q
1c
为冰块降温冷量kW,Q
2c
为冷水融合冷量,Q
3c
为机械制冷冷量;所述的T3‑
T4加热加湿过程为风流回风过程中与围岩或衬砌继续进行换湿换热,风流温度与湿度变化传递的热量等于隧道围岩放热量减去隧道风流传出到风管风流的热量,平衡方程如公式3所示:公式3是:[C
pa
(T4‑
T3)+γ(d4‑
d3)]=h
cy
S
cy
(T
cy

0.5
·
(T4+T3))

C
pa
M
a
(T2‑
T1)在公式3中,d4隧道口的空气含湿量kg/kg,h
cy
为风流与掌子面远区围岩或衬砌的不稳定换热系数W/(m2·
℃),S
cy
为换热面积m2,T
cy
为掌子面远区围岩或者衬砌的温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风流温度平衡的高温隧道冷量缺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实测现场掌子面近区围岩温度T
rj
,风流与围岩换热面积T
r

a
,高温热水温度T
w
,热水换热面积A
w

a
,爆破炸药量G
b
,喷射混凝土方量V,内燃机车功率P和施工人员数量N,涉及到传热系数查询工具书可获得;第二步:实测现场通风管参数,包括风机风量、漏风率、风管出口空气相对湿度,隧道掌子面空气相对湿度,隧道口空气相对湿度,查询风管的导热系数;第三步:如果现场采用了冰块降温措施,测量冰块的换热面积,如果没有,这一块冷量可忽略;第四步:如果现场采用了冷水融合,测量冷水的温度℃,融合的水量m3/h以及冷水的输送的距离;第五步:将实测的参数分别代入式(1)~式(3),用计算机程序Python或Matlab求解,获得T2,T3和T4;
第六步:获得温度T3即风流换热后的温度后,再利用公式12计算冷量;公式12是:Q
qk
=M
b
C
p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占锋李国良朵生君李宁王新东王煦霖刘国庆向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