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建筑连接节点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模块建筑体系有全模块建筑体系、巨型框架模块建筑结构体系、模块单元与核心筒复合结构体系以及模块单元与传统框架结构混合体系等。模块单元与抗侧力体系之间的可靠连接对于整个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受力性能至关重要。传统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连接或焊缝连接,但是这两种连接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现场的螺栓连接和焊缝连接会大大增加现场工作量并且需要预留相应的操作孔,对于模块单元与抗侧力体系之间预留过大操作空间会影响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传统螺栓连接和焊缝连接难以保证在不破坏模块单元本身完好程度的基础上实现拆除。因此,提出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与第二连接机构(2),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抱紧机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抱紧机构同侧设置,所述抱紧机构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所述抱紧机构上设置有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与所述连接件相匹配,所述锁固组件可拆卸连接有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上壳体(4)的一侧,所述上壳体(4)罩设在所述抱紧机构的外侧,所述上壳体(4)固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的外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一侧的下支撑板(3),所述下支撑板(3)的顶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的顶端平齐,所述下支撑板(3)的顶面滑动连接有上卡块(9),所述上卡块(9)的顶面上开设有斜坡,所述斜坡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所述上卡块(9)的两侧设置有两匚形抱紧件(22),两所述匚形抱紧件(22)的开口相对设置,两所述匚形抱紧件(22)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匚形抱紧件(22)的中间处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支撑板(3)的顶面,所述上卡块(9)位于两所述匚形抱紧件(22)内部,所述锁固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卡块(9)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T形连接块(5),所述T形连接块(5)的小端固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的一侧,所述T形连接块(5)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的底端平齐,所述T形连接块(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的一端插入两所述匚形抱紧件(22)之间,所述T形连接块(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的一端与所述上卡块(9)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3)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7)的底端伸出所述第一滑槽且固接有第一限位板(6),所述第一滑块(7)的顶端伸出所述第一滑槽且与所述上卡块(9)固接,所述第一滑块(7)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侧壁的方向上滑动,所述上卡块(9)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弹簧(8)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子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块(9)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斜坡上,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恩峰,廉俊逸,程成,宋永吉,钱辉,张哲,赵高强,杜有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