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及表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67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及表面,包括三层金属单元、二极管组合及介质基板的设计,实现了基于通过外加偏置电压进行人工控制的工作频率捷变功能与通过感知空间能量自适应控制的能量选择功能,具有工作频率选择、工作频段捷变、空间能量选择的多种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能量选择表面工作频率不可调的缺点,使得能量选择表面不仅能够实现强电磁防护,还能进行抗电子干扰,大大拓展了能量选择表面的功能。表面的功能。表面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及表面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电磁防护
,尤其是一种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及表面。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电子信息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小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其频率日益提升,能耗也日益降低,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却大大增加了电子信息设备对电磁干扰、电磁攻击的敏感性、易损性。于此同时,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多,电磁环境越发复杂,不同设备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相互影响。因此,急需提高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即抗电磁干扰,抗电磁毁伤的能力。
[0003]目前,强电磁威胁的防护手段大多以滤波、屏蔽和接地等“后门”防护手段为主,且研究相对深入。而针对“前门”的防护手段研究却不太充足,目前主要是在前端电路中加装大功率限幅器,大功率衰减器虽然可以对流入电路的电流进行大幅衰减,但是其在满足大幅衰减信号的同时又会影响正常信号的通过。还有在前端加装滤波器或者频率选择表面(FSS)的手段,虽然可以将带外的大功率信号进行隔离,但是带内的强电磁威胁却无法进行防护。此外,前端加装滤波器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下依次层叠的顶层金属单元、第一层介质基板、中间层金属单元、第二层介质基板以及底层金属单元;可调能量选择单元中心开设有贯通顶层金属单元、第一层介质基板、中间层金属单元、第二层介质基板以及底层金属单元的金属过孔,顶层金属单元、中间层金属单元及底层金属单元之间通过金属过孔连接;所述顶层金属单元包括外围的金属边框以及位于金属边框中心的十字形金属片,十字形金属片的四条边分别与金属边框的四边相对且在相对的间隙间均加载了一对并联的二极管,每对二极管中均包含一个PIN二极管与一个变容二极管;该层金属单元的所有二极管的正负极方向相同;所述中间层金属单元包括两条呈十字垂直相交的长条金属片,两条长条金属片相交于各自的中点,金属过孔与两条长条金属片的中点相连;所述底层金属单元的结构设计与顶层金属单元的结构设计相同;所述顶层金属单元和所述底层金属单元中的各变容二极管的容值通过施加的偏置电压进行调控,而PIN二极管的通断由空间电磁波自主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介质基板和第二层介质基板的材料相同,厚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其特征在于,外加馈电时,顶层金属单元与底层金属单元的金属边框接电源的同一极,中间层金属单元的长条金属片接电源的另一极,电源的正负极与顶、底层金属单元中二极管的正负极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频率可调的能量选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有二极管正极均与十字形金属片相连,所有二极管负极均与金属边框相连,顶层金属单元与底层金属单元的金属边框接电源的正极,中间层金属单元的长条金属片接电源的负极;或者,所有二极管负极均与十字形金属片相连,所有二极管正极均与金属边框相连,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虎宁刘培国邓博文何红喜田涛查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