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流式A2/O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运行状态的诊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效能的诊断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诊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目前在我国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它主要是利用工艺中各类关键设备及相关调控参数(如曝气设备的开启与否及其功率大小、回流设备的开启与否及其功率大小等),在不同工艺单元中创造出适合活性污泥中重要功能种群(反硝化菌、除磷菌、氨氧化菌及亚硝酸氧化菌)生存和进行生理生化活动的不同生境,从而达到工艺碳、氮、磷整体同时去除的最终目标。在完整的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中功能微生物在适宜生境条件下的生理代谢活动是全部的核心,但这些活动既受制于进水水质、环境温度的波动影响,同时运行参数创造的生境环境(如混合液回流带来的硝态氮存在,曝气设备控制水中溶解氧的大小、进水流量波动对水力停留时间引起变化等等) 也会切实影响这些生理生化活动的发生与否、发生顺序以及反应速率,并最终影响工艺的实际去除效果。 >[0003]随着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推流式A2/O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运行状态的诊断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在推流式A2/O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沿着污水处理流程,沿程设置样品监测点;2)测定样品监测点采集的样品的水质参数;3)根据测定的水质参数分别测定推流式A2/O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回流比R
污回比
、混合液回流比R
混回比
;4)根据测定的水质参数、测定的R
污回比
、R
混回比
,分别计算厌氧单元的COD去除量COD
厌氧去除
、缺氧单元的COD去除量COD
缺氧去除
、好氧单元的COD去除量COD
好氧去除
;5)根据计算的COD的去除量,分别比较COD
厌氧去除
与COD
好氧去除
、COD
缺氧去除
与COD
好氧去除
,判断厌氧单元、缺氧单元、好氧单元的运行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沿程设置样品监测点为:在推流式A2/O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每个处理单元内沿污水流动方向至少布置2个样品采集点以保证获得每个处理单元的进水、出水水质参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在污水原水进入所述推流式A2/O生物处理系统前的污水进水管内设置进水监测点,测定待处理污水原水的水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R
污回比
按照公式(1)计算:式(1)中:MLSS
污泥回流
为回流污泥样品的悬浮固体浓度;Q
进水
为污水原水的进水流量;Q
污泥回流
为回流污泥的流量;MLSS
第一厌氧
为第一厌氧样品的悬浮固体浓度。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R
混回比
按照公式(2)计算:式(2)中Q
混合液回流
为回流混合液流量;Q
进水
为污水进水流量;MLSS
第二厌氧
为第二厌氧样品污泥浓度;MLSS
第一缺氧
为第一缺氧样品污泥浓度值;MLSS
第二好氧
为第二好氧样品悬浮固体浓度。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厌氧单元的COD
厌氧去除
按照如下步骤测定:4A
‑
1)按照公式(3)计算厌氧处理单元中NO3‑
‑
N反硝化的量:NO3‑
‑
N
厌氧反硝化
=NO3‑
‑
N
进水
+NO3‑
‑
N
污泥回流
‑
NO3‑
‑
N
第二厌氧
ꢀꢀꢀꢀꢀ
(3)公式(3)中:NO3‑
‑
N
厌氧反硝化
为厌氧处理单元中NO3‑
‑
N反硝化的量;NO3‑
‑
N
进水
为进水中的NO3‑
‑
N的量,NO3‑
‑
N
进水
=[NO3‑
‑
N]
进水
×
Q
进水
;NO3‑
‑
N
污泥回流
为回流至厌氧处理单元的回流污泥的NO3‑
‑
N的量,NO3‑
‑
N
污泥回流
=[NO3‑
‑
N]
污泥
×
Q
污泥回流
;NO3‑
‑
N
第二厌氧
为厌氧单元出水时的NO3‑
‑
N的量,NO3‑
‑
N
第二厌氧
=[NO3‑
‑
N]
第二厌氧
×
(Q
进水
+Q
污泥回流
);4A
‑
2)按照公式(4)计算厌氧处理单元反硝化所去除的COD量:COD
厌氧反硝化
=6.8
×
NO3‑
‑
N
厌氧反硝化
ꢀꢀꢀꢀꢀ
(4)公式(4)中COD
厌氧反硝化
为厌氧单元中反硝化作用所消耗的COD的量;NO3‑
‑
N
厌氧反硝化
为按照公式(3)获得厌氧单元中反硝化去除的硝酸盐态氮(NO3‑
‑
N)的量;4A
‑
3)按照公式(5)计算厌氧处理单元的PO
43
‑
‑
P的释放量PO
43
‑
‑
P
厌氧释放
:PO
43
‑
‑
P
厌氧释放
=PO
43
‑
‑
P
第二厌氧
‑
PO
43
‑
‑
P
污泥回流
‑
PO
43
‑
‑
P
进水
ꢀꢀꢀꢀꢀꢀ
(5);
公式(5)中PO
43
‑
‑
P
厌氧释放
为厌氧单元中的磷酸根磷(PO
43
‑
‑
P)的释放量;PO
43
‑
‑
P
污泥回流
为回流污泥中的磷酸根磷的量,PO
43
‑
‑
P
污泥回流
=[PO
43
‑
‑
P]
污泥
×
Q
污泥回流
;PO
43
‑
‑
P
第二厌氧
为第二厌氧样品中的磷酸根磷的量,PO
43
‑
‑
P
第二厌氧
=[PO
43
‑
‑
P]
第二厌氧
×
(Q
进水
+Q
污泥回流
);PO
43—
P
进水
为进水中磷酸根磷的量,PO
43—
P
进水
=[PO
43
‑
‑
P]
进水
×
Q
进水
;4A
‑
4)按照公式(6)计算厌氧池内磷释放所消耗的COD量COD
厌氧释磷
=2.84
×
PO
43
技术研发人员:齐嵘,杨敏,周文理,范念斯,尚越飞,李金成,胡卫军,卢奕,李文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信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