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50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包括器械端插头、主线缆、加强筋、分接头和卡扣,所述器械端插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线缆,且主线缆的外表面连接有加强筋的一端,并且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器械端插头的外表面,所述主线缆远离器械端插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头,且分接头的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卡扣,所述铜针插头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并行线缆和第二并行线缆的外表面连接有限位环。该—体式尾线转接器,通过在主线缆与器械端插头一端连接处增加加强筋的方式,使得主线缆被绷紧时力首先会施加到器械端插头的注塑外壳与主线缆的外表面之间的加强筋上,降低主线缆与器械端插头连接处所受的拉力。端插头连接处所受的拉力。端插头连接处所受的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体式尾线转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接线
,具体为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尾线转接线作为一种设备间相互连通的连接设备,通常器械端与设备端均设置有注塑外壳,而设备端的注塑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铜针插头,器械端为红色心内心电插座,红色心内心电插座连接一段线缆,线缆末端有一处转接结构,转接结构远端并行伸出两根线缆分别连接两个铜针插头,转接器在不使用时需要进行收纳,以防止转接器丢失,转接器连接时还需要注意器械端与设备端之间的距离,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器械端与设备端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的转接器被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器械端与设备端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的转接器被拉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包括器械端插头、主线缆、加强筋、分接头和卡扣,所述器械端插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线缆,且主线缆的外表面连接有加强筋的一端,并且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器械端插头的外表面,所述主线缆远离器械端插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头,且分接头的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卡扣,所述分接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并行线缆和第二并行线缆,且第一并行线缆和第二并行线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针插头,所述第二并行线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硅胶块,所述铜针插头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并行线缆和第二并行线缆的外表面连接有限位环。
[0005]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均匀分布在器械端插头的一端侧表面,且加强筋和主线缆连接一端与器械端插头之间的主线缆为弯曲设计。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加强筋能够保护主线缆与器械端插头的连接处不被拉断。
[0007]优选的,所述卡扣为C字型开口设计,且2个卡扣的开口方向相反,并且卡扣的内径与卡槽的内径相同。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铜针插头能够通过卡槽与卡扣稳定卡合。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硅胶块朝向限位环的一端为直角梯形设计,且限位硅胶块直角梯形一端的斜面向上朝向限位环设置。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硅胶块的斜面在限位环滑动时会受压变形让过限位环。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硅胶块位于第二并行线缆与铜针插头连接的一端,且限位硅胶块的一端与铜针插头的一端外表面相贴合。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环能够在被限位硅胶块限位后保持对铜针插头的稳
定限位。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外表面被第一并行线缆和第二并行线缆所贯穿,且限位环被第二并行线缆所贯穿的内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环能够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槽的卡合限位保持与第二并行线缆的稳定卡合。
[0015]优选的,2个所述限位槽与2个限位硅胶块为对应设置,且2个限位槽相互之间的夹角与2个限位硅胶块相互之间的夹角相同。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2个限位槽随着限位环滑动能够准确的与限位硅胶块接触挤压。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体式尾线转接器:
[0018]1.通过在主线缆与器械端插头一端连接处增加加强筋的方式,使得主线缆被绷紧时力首先会施加到器械端插头的注塑外壳与主线缆的外表面之间的加强筋上,降低主线缆与器械端插头连接处所受的拉力;
[0019]2.通过主线缆与器械端插头连接一端的弯曲设计,使得加强筋在被绷断的瞬间,主线缆弯曲的部分能够通过展开绷直的方式进行拉力的缓冲,从而使得主线缆能够瞬间又绷紧的极限状态变为松弛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拉伸到极限的主线缆得到缓冲,降低主线缆直接崩断的可能;
[0020]3.在第一并行线缆和第二并行线缆不使用时,通过卡槽与卡扣卡合的方式将铜针插头固定在分接头的侧表面,以方便收纳,通过滑动限位环挤压限位硅胶块的斜面使得限位硅胶块变形让过限位环的方式,使得第二并行线缆能够被限位在第一并行线缆的侧表面,避免在单独使用第一并行线缆或第二并行线缆时线缆拖挂影响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限位环与限位槽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线缆与加强筋连接剖切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工作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器械端插头;2、主线缆;3、加强筋;4、分接头;5、卡扣;6、第一并行线缆;7、第二并行线缆;8、铜针插头;9、限位硅胶块;10、卡槽;11、限位环;1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包括器械端插头1、主线缆2、加强筋3、分接头4、卡扣5、第一并行线缆6、第二并行线缆7、铜针插头8、限位硅胶块9、卡槽10、限位环11和限位槽12,器械端插头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线缆2,且主线缆2的外表面连接有加强筋3的一端,并且加强筋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器械端插头1的外表
面,加强筋3均匀分布在器械端插头1的一端侧表面,且加强筋3和主线缆2连接一端与器械端插头1之间的主线缆2为弯曲设计,使用时,首先将器械端插头1的一端与器械的插头对接,然后将铜针插头8对准设备的插口插入,当器械与设备件的距离增大时,加强筋3逐渐被绷紧,利用加强筋3保持主线缆2与器械端插头1连接一端的弯曲程度,以防止主线缆2与器械端插头1连接一端在线缆刚绷紧时就被拉断损坏,随着拉力的增加,当加强筋3被绷断时,此时使用者所持设备受到的拉力突然松开,使得使用者立刻感觉到加强筋3的断裂,而主线缆2弯曲的部分此时展开,保证了主线缆2与器械端插头1连接处不会受力损坏。
[0028]主线缆2远离器械端插头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头4,且分接头4的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卡扣5,分接头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且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针插头8,卡扣5为C字型开口设计,且2个卡扣5的开口方向相反,并且卡扣5的内径与卡槽10的内径相同,在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不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的方式,使得铜针插头8外表面的卡槽10跟随铜针插头8移动至卡扣5处,此时通过将卡槽10对准卡扣5开口的方式,使得铜针插头8通过卡槽10与卡扣5卡合被固定在分接头4的侧表面,以方便对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的收纳。
[0029]第二并行线缆7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硅胶块9,铜针插头8的一端外表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包括器械端插头(1)、主线缆(2)、加强筋(3)、分接头(4)和卡扣(5),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端插头(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线缆(2),且主线缆(2)的外表面连接有加强筋(3)的一端,并且加强筋(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器械端插头(1)的外表面,所述主线缆(2)远离器械端插头(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接头(4),且分接头(4)的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卡扣(5),所述分接头(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所述铜针插头(8)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10),所述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的外表面连接有限位环(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并行线缆(6)和第二并行线缆(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针插头(8),所述第二并行线缆(7)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硅胶块(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式尾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均匀分布在器械端插头(1)的一端侧表面,且加强筋(3)和主线缆(2)连接一端与器械端插头(1)之间的主线缆(2)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