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排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包括污染物截流井,污染物截流井安装于雨水排口处,污染物截流井由进水管、出水管、进水分配区、垃圾分离区、中心区、砂砾沉积区、除油区以及出水区组成,以此在降雨阶段进行水力分离、重力分流、格网过滤、旋流分离和吸油棉吸附,并持续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该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截留雨水和雨污水中的垃圾、油脂和砂砾,避免水体黑臭。臭。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区、园区、景区和市政管网等的雨水管或者雨污合流管担负着收集地面雨水以及混有生活污水的雨水,其中不可避免的有砂砾、各种垃圾和油脂,这些污染物最终会经雨水排口排入水体,导致水体黑臭。河道有黑臭、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截污、核心在管网,治理河道等水体黑臭,关键是在将污染物截留在管网内,避免排到水体,目前管网采取了智慧截流井、调蓄池、水力旋流分流等诸多措施,这些措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普遍具有投资大、维护复杂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受投资和占地因素的限制,以及排口分散的特点,这些措施不能覆盖所有排口,更多的雨水经排口直接排河,最终影响整个水体的功能。所以雨水排口需要一种构造简单、无需用电、不受占地限制和维护方便的雨水污染物截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通过该装置的巧妙设计,将污染物截留在装置内,当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吸污车或者排水泵将污染物清理干净,无需用电、维护方便,从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包括污染物截流井,所述污染物截流井安装于雨水排口处,污染物截流井由进水管、出水管、进水分配区、垃圾分离区、中心区、砂砾沉积区、除油区以及出水区组成,以此在降雨阶段进行水力分离、重力分流、格网过滤、旋流分离和吸油棉吸附,并持续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
[0005]优选的,所述进水分配区内设置有与进水管上呈一定角度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密布网孔,网孔大小为2.4~8mm。
[0006]优选的,所述中心区的出口设置有除油区,除油区内设吸油棉。
[0007]优选的,所述中心区还设置两个斜板,用于引导水流形成旋流状态。
[0008]优选的,所述垃圾分离区一侧是井壁,垃圾分离区的上下两面依次设置有顶部滤网以及中部滤网,垃圾分离区紧邻中心区的一侧设置有侧面滤网,且垃圾分离区紧邻出水区的一侧是封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沉砂区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为第一沉砂区、第二沉砂区和第三沉砂区。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有效截留雨水和雨污水中的垃圾、油脂和砂砾,避免水体黑臭。
[0011]2、无需用电,不受动力电限制,可以用于分散场所。
[0012]3、该装置安装在排口内,占地小,上部只需设置3个检查口即可,不受马路、人行道
或绿化带的限制,这是相比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0013]4、设备对应井体较浅,施工难度小。
[0014]5、吸污车或者潜污泵清理,维护极为方便。
[0015]6、安装简单,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改移管道,大大降低投资。
[0016]7、可用于小区、景区、园区和市政雨水排口,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顶层平面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中层平面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下层平面图。
[0020]图4为图2中A
‑
A剖面图。
[0021]图5为图2中B
‑
B剖面图。
[0022]图6为图2中C
‑
C、D
‑
D剖面图。
[0023]图中:1、进水管;2、出水管;3、进水区;4、中心区;5、出水区;6、垃圾分离区;7、除油区;8、沉砂区;801、第一沉砂区;802、第二沉砂区;803、第三沉砂区;9、顶部滤网;10、中部滤网;11、侧面滤网;12、挡板;13、斜板。
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包括污染物截流井,污染物截流井安装于雨水排口处,污染物截流井由进水管1、出水管2、进水分配区3、垃圾分离区6、中心区4、砂砾沉积区8、除油区7以及出水区5组成,以此在降雨阶段进行水力分离、重力分流、格网过滤、旋流分离和吸油棉吸附,并持续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
[0026]通过设置出水区目的在于,经过进水分配区3、垃圾分离区6、中心区4这3个区域后,雨水中的垃圾、砂砾和油脂都进行了去除,此区域的作用是汇集垃圾分离区6和中心区4的雨水,最终经出口排出。
[0027]进水分配区3内设置有与进水管1上呈一定角度的挡板12,挡板12上密布网孔,网孔大小为2.4~8mm。
[0028]进一步地,雨水或雨污水经进水管1后,马上进入进水分配区3,雨水通过与进水管呈一定角度的挡板12,挡板12上密布网孔,一部分雨水沿挡板12切线方向进入,可防止垃圾粘结在网孔上,另一部分水流进入垃圾截留区,由于重力作用,部分砂砾沉降在进水分配区3。
[0029]中心区4的出口设置有除油区7,除油区7内设吸油棉。
[0030]在截留垃圾后,雨水进入中心区4,中心区4的雨水相对较为干净,可能会含有少量油脂,在中心区的出口会设置除油区7,并内设吸油棉,使得大部分都油脂在漂在水面上,少
部分随水流向下进入出水区5,设置吸油棉可以有效吸附这部分油脂。经挡板12导流后,水流向下翻转后进入出水区5,所有漂浮垃圾和油脂均截留在中心区4。
[0031]中心区4还设置两个斜板13,用于引导水流形成旋流状态。
[0032]这样设置,能够强化砂砾与砂砾表面污泥的分离效果,使得砂砾的沉积效果更好,以便进行砂水分离。
[0033]垃圾分离区6一侧是井壁,垃圾分离区6的上下两面依次设置有顶部滤网9以及中部滤网10,垃圾分离区6紧邻中心区4的一侧设置有侧面滤网11,且垃圾分离区6紧邻出水区5的一侧是封板。
[0034]这样设置,使得垃圾不能通过滤网,故所有垃圾被截留在垃圾分离区6。
[0035]第三沉砂区803自左向右依次设置为第一沉砂区801、第二沉砂区802和第三沉砂区803。
[0036]雨水中砂砾较多,在每个区域内都有砂砾沉降,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砂砾沉降量以此减少。
[0037]同时,运行人员需要定期打开人孔井盖,观察井内污染物截留情况,定期清理截留的污染物。
[0038]实施例1:某校区内对雨水管网进行改造,其中一个DN600的雨水干管排入校区内的景观湖体,而湖体作为景观湖,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对排入的雨水水质要求也较高,故需要对DN600的雨水管排口进行改造,原方案为复合流过滤器,对垃圾和砂砾有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包括污染物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截流井安装于雨水排口处,污染物截流井由进水管(1)、出水管(2)、进水分配区(3)、垃圾分离区(6)、中心区(4)、砂砾沉积区(8)、除油区(7)以及出水区(5)组成,以此在降雨阶段进行水力分离、重力分流、格网过滤、旋流分离和吸油棉吸附,并持续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分配区(3)内设置有与进水管(1)上呈一定角度的挡板(12),所述挡板(12)上密布网孔,网孔大小为2.4~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及雨污合流水的污染物截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4)的出口设置有除油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豹,韩海涛,江子山,杨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班尼戈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