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25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属于永磁同步联轴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用电流线圈代替了传统永磁同步联轴器内转子的永磁体,通过电流控制实现线圈所受径向磁力的控制,从而实现自对中。装置中,同一段线圈一半个数相邻线圈通电相连,另一半线圈与另一段通电线圈相连;轴向调节机构系统可以改变内外转子之间的啮合面积从而稳定转速;弹性联轴器可以补偿从动轴的弹性误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从动轴的动态对中,对中过程补偿了从动轴的位置误差,同时确保从动轴的转速稳定,减少了转动时的振动,保证负载端运动的稳定和高效。效。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永磁同步联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

技术介绍

[0002]永磁同步联轴器主要由与电机主动轴相连的主动转子和与负载从动轴相连的从动转子组成,两转子之间有气隙,从而实现无接触的静态密封。其中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都包含由稀土永磁材料构成的永磁体,运动时两转子之间通过磁耦合实现同步运动。同步式永磁联轴器根据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安装位置又可分为筒式和盘式,其中筒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内外两导磁体的结构都为套筒状,永磁体在其中为圆环状分布,采用径向充磁,磁极呈径向;盘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导磁体的结构为盘状,二者面对面安放,永磁体呈瓦状嵌入其中,采用轴向充磁,磁极呈轴向。其中筒式相比于盘式,具有轴向磁耦合力更小,调节容易;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噪音小与运动时产生的振动小等优势,因而使用更为广泛。
[0003]由于目前市场上筒式永磁同步联轴器一般内外转子都是强磁材料,采用内转子固定在负载轴,外转子固定在电机轴的结构,导致了安装调试的困难,在安装过程中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外转子载体(9)上的外转子永磁体(8)以及设置于内转子载体(4)上的分段线圈;所述外转子载体(9)为具有内腔的筒状结构,内壁周向设有环形的外转子永磁体(8),外转子载体(9)外部通过轴向调节机构与电机的主动轴(14)相连;所述外转子永磁体(8)由若干尺寸相同的子永磁体构成,相邻子永磁体的N

S磁极相反;所述内转子载体(4)能伸入所述内腔中,外周设有能与外转子永磁体(8)相互耦合以传递扭矩的分段线圈;所述分段线圈包括沿内转子载体(4)轴向并排设置的环形的左电流线圈段(5)和右电流线圈段(6);所述左电流线圈段(5)和右电流线圈段(6)的结构相同,均由与子永磁体个数相同的子电流线圈组成;安装过程中同一电流线圈段上的子电流线圈与外转子永磁体(8)上每个子永磁体一一对应且分布的圆心角相同,每组子永磁体与子电流线圈邻近面的N

S磁极相反且具有气隙(7);所述内转子载体(4)通过从动轴(3)与负载轴(1)相连;通过轴向调节机构能调节分段线圈与外转子永磁体(8)的啮合面积实现对扭矩和径向力的控制,使从动轴(3)与主动轴(14)完成自对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3)的一端与内转子载体(4)固定相连且两者轴线重合,另一端通过弹性联轴器(2)与负载轴(1)同轴相连,负载轴(1)与负载端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联轴器(2)为ZL8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段线圈的自对中补偿式永磁同步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调节机构包括滚动轴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锡郭子旋程启超何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