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914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其中,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两个相同的互连传输以太网信号和E1信号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多路E1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多路E1信号经过单双变换复接为E2数据流,接收以太网信号转换为并行的MII接口传输以太网数据,每组E2数据流和以太网数据时分复用为总数据流发送至第一设备的以太网PHY芯片,其中,以太网PHY芯片的时钟频率基于以太网信号传输的带宽和E2数据流带宽计算并设置;以太网PHY芯片将总数据流传输至第二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实现了低成本可靠的多路E1和以太网传输,并保证以太网的带宽不被占用。带宽不被占用。带宽不被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E1接口采用PCM编码方式,符合G.703标准,是军队系统、电力系统等大型国有系统中的传输网络常用的接口标准。以太网是普遍使用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将以太网和E1结合起来,实现了以太网和E1的复用,不但可以满足对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而且可以实现电话业务和其他专用通信系统的接入功能。
[0003]现有的实现方法,大多采用带高速串行收发器的FPGA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成本相对较高。另外还有一些实现方法,是采用将E1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使用以太网进行传输的方法,但占用了以太网的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对以太网PHY芯片的时钟频率的设置,降低多路E1和以太网传输系统的成本,保证以太网的带宽不被占用。
[0005]本专利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的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至少包括两个相同的互连传输以太网信号和E1信号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至少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至少包括逻辑控制电路模块,分别耦接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的E1电路模块、以太网电路模块、PHY芯片模块,以及与PHY芯片模块耦接的数据收发模块;E1电路模块的两端分别耦接外部的E1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用于E1信号的单双变换或双单变换;以太网电路模块的两端分别耦接外部以太网和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用于以太网信号的串行与并行信号的变换;所述逻辑控制电路模块至少包括E1复接单元、E1分接单元、总数据复接单元和总数据分接单元,E1复接单元和以太网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总数据复接单元,E1分接单元和以太网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耦接总数据分接单元,所述总数据复接单元的数据输出端与总数据分接单元的数据输入端分别与PHY芯片模块耦接,所述PHY芯片模块至少包括PHY芯片,PHY芯片的时钟频率基于以太网信号传输的带宽和E1数据信号复接的数据流带宽计算并设置;所述PHY芯片模块用于将数据收发模块接收的总数据流输出至总数据分接单元,或接收总数据复接单元输出的总数据流并输出至收发模块;所述总数据复接单元用于将E1复接单元输出的E1信号与以太网电路模块输出的以太网信号复接为总数据流;所述总数据分接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总数据流分接为E1信号和以太网信号,并将E1信号输出至E1分接单元,以及将以太网信号输出至以太网模块。
[0006]将E1数据转换后与以太网数据后复接为总数据流,通过对PHY芯片所用的时钟的计算与设置,保证以太网的带宽不被占用。
[0007]进一步的,所述E1复接单元用于将接收的E1信号复接为若干组E2数据流输出至总数据复接单元。
[0008]进一步的,所述E1分接单元用于将从总数据分接单元接收的E2数据流分接为多路E1信号至E1电路模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收发模块为光纤模块。
[0010]通过价格低廉的光线模块实现总数据流的数据传输,而无需采用带高速串行收发器的FPGA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大大节约了E1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结合传输的成本。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接收外部E1信号和以太网信号并转发至第二设备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第一设备接收外部的多路E1信号分别经过单双变换;第一设备接收外部的以太网信号经过信号进行串并信号转换,转换为并行的MII接口传输以太网数据;将经过单双变换的多路E1信号复接为N组E2数据流,每个E2数据流包括n路E1信号;将每组E2数据流和以太网数据时分复用为总数据流发送至第一设备的以太网PHY芯片,其中,以太网PHY芯片的时钟频率基于以太网信号传输的带宽和E2数据流带宽计算并设置;以太网PHY芯片将总数据流传输至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第二设备。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的总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包括:第二设备的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总数据流,并通过第二设备的以太网PHY芯片转发,其中,第二设备的以太网PHY芯片的时钟频率等于第一设备的以太网PHY芯片的时钟频率;通过以太网PHY芯片转发的总数据流分解复用为E2数据流和以太网数据;E2数据流分接为多路E1数据后,进行双单变换传输至外部;以太网数据转换为串行以太网数据后传输至外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以太网PHY芯片的时钟频率基于以太网信号传输的带宽和E2数据流带宽计算得到,具体包括:总数据流的每个传输帧周期的时长为T,帧频为F,E2数据流占每个传输帧周期的时长为t1,带宽为BW1,以太网数据占每个传输帧周期的时长为t2,带宽为BW2,E2数据流的传输的带宽为BW1
×
F,以太网传输的带宽BW2
×
F,则传输总数据流的时钟频率设置为>BW1
×
F+BW2
×
F>标准以太网所需传输带宽。
[0014]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总数据流的时钟频率设置为BW1
×
F的倍数。
[0015]根据以太网信号传输带宽和E2数据流带宽计算并能设置以太网PHY芯片的时钟频率,从而保证以太网的带宽不被占用。
[0016]进一步的,述总数据流传输的每个传输帧至少包括每组E2数据流和以太网数据。
[0017]进一步的,所述每个传输帧还包括控制数据。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不采用带高速串行收发器的FPGA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大大节约了E1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结合传输的成本。
[0019]2、将E1数据转换后与以太网数据后复接为总数据流,通过对PHY芯片所用的时钟的计算与设置,保证以太网的带宽不被占用。
[0020]3、仅需通过廉价光纤模块实现总数据流的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多路E1信号和以太网信号的传输,进一步节约了E1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结合传输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第二设备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设备内数据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的原理框图;图5为总数据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设备接收外部E1信号和以太网信号并转发至第二设备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的总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至少包括两个相同的互连传输以太网信号和E1信号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至少包括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至少包括逻辑控制电路模块,分别耦接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的E1电路模块、以太网电路模块、PHY芯片模块,以及与PHY芯片模块耦接的数据收发模块;E1电路模块的两端分别耦接外部的E1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用于E1信号的单双变换或双单变换;以太网电路模块的两端分别耦接外部以太网和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用于以太网信号的串行与并行信号的变换;所述逻辑控制电路模块至少包括E1复接单元、E1分接单元、总数据复接单元和总数据分接单元,E1复接单元和以太网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耦接总数据复接单元,E1分接单元和以太网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耦接总数据分接单元,所述总数据复接单元的数据输出端与总数据分接单元的数据输入端分别与PHY芯片模块耦接,所述PHY芯片模块至少包括PHY芯片,PHY芯片的时钟频率基于以太网信号传输的带宽和E1数据信号复接的数据流带宽计算并设置;所述PHY芯片模块用于将数据收发模块接收的总数据流输出至总数据分接单元,或接收总数据复接单元输出的总数据流并输出至收发模块;所述总数据复接单元用于将E1复接单元输出的E1信号与以太网电路模块输出的以太网信号复接为总数据流;所述总数据分接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总数据流分接为E1信号和以太网信号,并将E1信号输出至E1分接单元,以及将以太网信号输出至以太网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1复接单元用于将接收的E1信号复接为若干组E2数据流输出至总数据复接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1分接单元用于将从总数据分接单元接收的E2数据流分接为多路E1信号至E1电路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发模块为光纤模块。5.一种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以太网PHY芯片的多路E1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接收外部E1信号和以太网信号并转发至第二设备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慧陈霆杰戴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飞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