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910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下层混凝土之上浇筑一层超缓凝自流平砂浆,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包括超缓凝型减水剂;步骤S2,待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流平后,在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之上浇筑小于等于20厘米厚度的上层混凝土,并将所述上层混凝土振实;步骤S3,在所述上层混凝土之上再按照大于等于30厘米且小于等于50厘米的分层厚度继续浇筑顶层混凝土,并将所述顶层混凝土振实;步骤S4,待48小时至72小时后进行拆模和养护。该超缓凝自流平砂浆大大削弱了混凝土因温降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避免了上层浇筑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而避免了上层浇筑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而避免了上层浇筑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体量工程已十分常见,而大体量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通常采用分层浇筑,由于上下两层混凝土的不均匀收缩,导致上层混凝土层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开裂并形成裂缝,上述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方面。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其一是减小上层混凝土的收缩,对于此种方式而言,需要控制上层混凝土的温度指标,具体可通过降低上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绝热温升和通冷却水降温等方式实现,但以上方式的降温效果有限,很难将基础温差降至满足抗裂要求的温度限值以内(10℃~20℃);其二是减小外约束力,对于此种方式而言,主要需采用滑动层技术,如采用聚乙烯薄膜、油毡和沥青砂等置于上下两层混凝土层之间,但由于此种方式引入了另外一种不同于混凝土的材料,导致上下两层混凝土之间存在明显界面,因此该滑动层会成为混凝土结构的薄弱层,影响混凝土结构稳定性。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既能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又不致于导致混凝土产生薄弱界面的裂缝控制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能够在分层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并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下层混凝土之上浇筑一层超缓凝自流平砂浆,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包括超缓凝型减水剂;步骤S2,待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流平后,在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之上浇筑小于等于20厘米厚度的上层混凝土,并将所述上层混凝土振实;步骤S3,在所述上层混凝土之上再按照大于等于30厘米且小于等于50厘米的分层厚度继续浇筑顶层混凝土,并将所述顶层混凝土振实;步骤S4,待48小时至72小时后进行拆模和养护。
[0007]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通过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先在下层混凝土上摊铺一层3厘米至5厘米厚的超缓凝自流平砂浆,然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利用超缓凝自流平砂浆的超缓凝性能释放上层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从而达到控制上层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目的。该超缓凝自流平砂浆在20~40℃环境温度下凝结时间为7~10天,上层混凝土在这段时间内可从最高温度降低20~30℃并可释放200~300με的温度应力,大大削弱了混凝土因温降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避免了上层浇筑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此外,该超缓凝自流平砂浆可在下层混凝土的顶面达到自流平状态,具
备“一次施工,自行找平”的特点,方便在工程现场应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的组成成分包括:水泥22~32份、粉煤灰13~21份、石英砂20~60份、碳酸钙5~25份、纤维素醚0.02~0.10份,乳胶粉0.5~2.5份、超缓凝型减水剂6份、消泡剂0.2~0.6份、水15~25份;其中,超缓凝型减水剂的组成成分包括: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100~140份、柠檬酸10~20份、膦丁烷三羧酸10~50份。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浇筑的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的厚度为大于等于3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中,采用蛇形布料的方式均匀浇筑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在浇筑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之前对所述下层混凝土的上表面进行凿毛处理,而后用水冲洗所述上层混凝土的上表面,待所述上层混凝土的上表面无明水后浇筑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2中,采用蛇形布料的方式浇筑所述上层混凝土。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3中,采用阶梯布料的方式浇筑所述顶层混凝土。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2中,使用平板式振捣器对所述上层混凝土进行振实处理,所述步骤S3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对所述顶层混凝土进行振实处理。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应至少在浇筑所述上层混凝土的6小时前完成浇筑。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号:下层混凝土100、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00、上层混凝土300、顶层混凝土400、插入式振捣棒500、平板式振捣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浇筑、振捣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
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S1,在下层混凝土100之上浇筑一层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00,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00包括超缓凝型减水剂;
[0025]步骤S2,待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00流平后,在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00之上浇筑小于等于20厘米厚度的上层混凝土300,并将上层混凝土300振实;
[0026]步骤S3,在上层混凝土300之上再按照大于等于30厘米且小于等于50厘米的分层厚度继续浇筑顶层混凝土400,并将顶层混凝土400振实;
[0027]步骤S4,待48小时至72小时后进行拆模和养护。
[0028]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通过在上层混凝土300浇筑前,先在下层混凝土100上摊铺一层3厘米至5厘米厚的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00,然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300,利用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00的超缓凝性能释放上层混凝土300的温度应力,从而达到控制上层混凝土300温度裂缝的目的。该超缓凝自流平砂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下层混凝土之上浇筑一层超缓凝自流平砂浆,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包括超缓凝型减水剂;步骤S2,待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流平后,在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之上浇筑小于等于20厘米厚度的上层混凝土,并将所述上层混凝土振实;步骤S3,在所述上层混凝土之上再按照大于等于30厘米且小于等于50厘米的分层厚度继续浇筑顶层混凝土,并将所述顶层混凝土振实;步骤S4,待48小时至72小时后进行拆模和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的组成成分包括:水泥22~32份、粉煤灰13~21份、石英砂20~60份、碳酸钙5~25份、纤维素醚0.02~0.10份,乳胶粉0.5~2.5份、超缓凝型减水剂6份、消泡剂0.2~0.6份、水15~25份;其中,超缓凝型减水剂的组成成分包括: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100~140份、柠檬酸10~20份、膦丁烷三羧酸10~5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浇筑的所述超缓凝自流平砂浆的厚度为大于等于3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方吴彰彪邓春林熊建波黎鹏平李凯王英凝李安余志鹏许艳平邓珠波张万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