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及其防治药剂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905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5
一种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及其防治药剂,涉及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包括架子、筒体和下料筒,架子由立柱、承载圈和承载板构成,立柱的顶部设有承载圈,立柱的底部设有承载板,在承载圈上设有筒体,筒体内设有下料筒,下料筒上设有限料装置,限料装置用于药剂丸出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强,不但通过防治装置可以快速的诱导和持续的防治土栖型白蚁,在保护药剂丸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防治白蚁,而且在药剂丸在制备的过程中通过与白蚁喜食的树木木屑充分混合后对白蚁的适口性更好,并且药剂浓度较低并不能直接对白蚁致死,可使白蚁带毒回穴,利用白蚁的舔舐性行为进行传播,进而达到完全没杀白蚁的效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及其防治药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蚁防治
,尤其是涉及一种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及其防治药剂。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白蚁造成了人类生活、农林生产和建筑等方面重大经济损失,白蚁生活在地底,具有广泛的地下通道系统,巢群隐蔽,个体数量多,防治白蚁的方法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是通过建立化学有毒屏障可以有效防止白蚁的入侵小范围建筑和农林基地,无法大规模毒杀、甚至覆灭白蚁巢群,因此,开发和发展白蚁毒饵设备以及药剂,通过引起白蚁蚁体带毒、聚集、互相舔舐、互食等行为可以杀灭整巢的白蚁,在白蚁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潜力和研究意义。
[0003]现在白蚁防治药剂主要以联苯菊酯乳油为主,而联苯菊酯乳油对白蚁的趋避作用大于灭杀作用,并不能有效地灭杀白蚁只会让其转移至其他地方进行危害,故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及其防治药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及其防治药剂,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架子上设置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包括架子、筒体和下料筒,架子由立柱、承载圈和承载板构成,立柱的顶部设有承载圈,立柱的底部设有承载板,其特征是:在承载圈上设有筒体,筒体内设有下料筒,下料筒上设有限料装置,限料装置用于药剂丸出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柱至少为三根,两根相邻立柱之间设有一根限位条,限位条为弧形结构,限位条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立柱底部的承载板的两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载板为长方形结构,承载板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通过紧固钉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体为圆台型结构,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筒体底部为凹槽型结构,筒体设置在架子的承载圈上,筒体顶部的进料口上设有盖子,筒体内设有至少三根下料管,每根下料管与一根限位条相对应,筒体底部的凹槽型中部设有下料筒,下料筒与筒体内的料仓相连通,下料筒下方设有底板,底板通过第一支撑杆与下料筒的底部相连接,底板和下料筒之间设有限料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栖型白蚁防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料装置由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连接杆和销子构成,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杆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处通过销子进行连接,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连接位置相同,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用于格挡药剂丸,当处于下方的药剂丸移走之后上方的药剂丸会落入到下方。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兴谢小敏陈照亮魏明刘晓蕾张进强邢银山马西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莱恩坪安园林植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