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00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冷柜,包括具有储物空间的柜体和设置在储物空间内的均温模块;均温模块具有定位在储物空间内的壳体,壳体的底部与储物空间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间隙部,均温模块还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传导单元,热传导单元用于将储物空间底部的冷量向储物空间的开口位置传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储物空间内设置均温模块,通过均温模块内的热传导单元将储物空间底部的冷量向储物空间开口位置传递,从而使冷量在储物空间内从冷量相对较为充足区域向冷量不充足的区域移动传递,能够更好的实现储物空间内温度的均匀性,减弱储物空间开口因经常开门而造成冷量损耗所产生的制冷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冷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是卧式冷柜。

技术介绍

[0002]卧式冷柜是一种保持恒定低温的制冷设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用于低温保藏物品的电器,卧式冷柜因其储物量大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家用领域。
[0003]目前,依据卧式冷柜的制冷一般采用直冷方式,其中,采用直冷方式供冷的卧式冷柜的柜体一般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上的内胆,在内胆外环绕蒸发器,冷量通过自然辐射的方式传导至内胆的储物空间内。
[0004]上述的供冷方式容易造成储物空间内冷量的不均,尤其对于一些容积较大的储物空间其开口也必然相对较大,造成了储物空间内部温差相差较大。具体表现为储物空间内靠近储物空间内壁的位置冷量相对充足,储物空间内靠近储物空间底部的位置冷量相对充足;而储物空间内靠近顶部以及储物空间内相对远离储物空间内壁的位置冷量相对不足,造成这些区域无法满足制冷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冷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更好的实现储物空间内温度的均匀性,减弱储物空间开口因经常开门而造成冷量损耗所产生的制冷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冷柜,包括具有储物空间的柜体和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内的均温模块;
[0007]所述均温模块具有定位在储物空间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储物空间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间隙部,所述均温模块还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传导单元,所述热传导单元用于将所述储物空间底部的冷量向所述储物空间的开口位置传递。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支撑在所述储物空间相对的两内壁之间,并与所述储物空间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整体呈板状并沿所述储物空间的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以将所述储物空间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间隙部连通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物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突起,所述壳体朝向定位突起的侧壁上凹设有定位槽和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并具有朝第一间室或第二间室暴露的导引槽入口,所述定位突起自导引槽入口沿所述导引槽滑动至定位槽并最终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沿柜体的长度方向相邻排布;所述壳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左、右侧壁和在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后侧壁,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导引槽设置在左、右侧壁上,所述导引槽的入口设置在前侧壁或后侧壁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沿竖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引槽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定位槽的下部相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导单元包括风机组件,所述均温模块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和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
[0014]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朝所述间隙部开口设置,所述出风口设置壳体上靠近所述储物空间的开口处。
[0015]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涡轮风机,所述涡轮风机具有轴向进风侧和径向出风侧,所述风道包括设置在轴向进风侧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进风风道和设置在所述径向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出风风道。
[00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具有底座和与所述底座配合的盖板,所述风机组件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蜗壳,所述涡轮风机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具有与所述轴向进风侧位置相对的蜗壳进风口、与所述径向出风侧位置相对的蜗壳出风口和连通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的蜗壳腔体,所述涡轮风机设置在蜗壳腔体内,所述蜗壳进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风道,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风道。
[0017]进一步的,所述均温模组还具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导风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本体上的连通孔,所述导风本体将所述壳体内腔分成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腔和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
[0018]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且在竖向方向上所述出风腔和所述进风腔相对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上下两侧;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蜗壳出风孔与所述连通孔位置相对并与所述出风腔连通。
[0019]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导风本体上的蜗壳定位部;所述导风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贴合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座上,
[0020]所述蜗壳定位部固定贴合在所述底座上并具有与所述蜗壳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蜗壳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并位于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蜗壳定位部上与所述蜗壳进风口位置相对处设置有定位部通孔;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间隙,所述定位部通孔朝所述导风间隙暴露。
[0021]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为泡沫件,且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导风本体一体成型。
[0022]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本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定位部通孔相对两侧的第一下导引部和第二下导引部,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下导引部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冷量向定位部通孔方向导引汇聚。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下导引部均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的下斜向导引面,所述下斜向导引面构成所述进风腔的内壁,且自所述进进风口向所述定位部通孔方向所述进风腔的尺寸逐渐收缩。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导引部上的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导引部上的第二下斜向导引面对称设置在所述定位部通孔的相对两侧;
[0025]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远离所述定位部通孔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远离所述定位部通孔的一侧相对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两侧。
[002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后侧壁,所述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侧进风口,
[0027]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分别延伸设置到前、后侧壁的内侧,且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第二下斜向导引面分别位于相应的侧进风口的上侧。
[0028]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本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定位部通孔相对两侧的第一上导引部和第二上导引部,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上导引部用于将所述连通孔出来的冷量向出风口方向导引分散;
[0029]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上导引部均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的上斜向导引面,所述上斜向导引面构成所述出风腔的内壁,且自所述连通孔向所述出风口方向所述出风腔的尺寸逐渐增大;
[0030]所述第一上导引部上的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导引部上的第二上斜向导引面对称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相对两侧;
[0031]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远离所述连通孔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远离所述连通孔的一侧相对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两侧;
[0032]所述壳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后侧壁,所述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出风腔连通的侧出风口,
[0033]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分别延伸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储物空间的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上并打开或关闭所述储物空间开口的门体、制冷机组和均温模块;所述均温模块具有定位在储物空间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储物空间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间隙部,所述均温模块还具有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传导单元,所述热传导单元用于将所述储物空间底部的冷量向所述储物空间的开口位置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撑在所述储物空间相对的两内壁之间,并与所述储物空间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整体呈板状并沿所述储物空间的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以将所述储物空间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间隙部连通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突起,所述壳体朝向定位突起的侧壁上凹设有定位槽和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并具有朝第一间室或第二间室暴露的导引槽入口,所述定位突起自导引槽入口沿所述导引槽滑动至定位槽并最终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沿柜体的长度方向相邻排布;所述壳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左、右侧壁和在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后侧壁,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导引槽设置在左、右侧壁上,所述导引槽的入口设置在前侧壁或后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沿竖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引槽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定位槽的下部相通。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单元包括风机组件,所述均温模块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和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朝所述间隙部开口设置,所述出风口设置壳体上靠近所述储物空间的开口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涡轮风机,所述涡轮风机具有轴向进风侧和径向出风侧,所述风道包括设置在轴向进风侧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进风风道和设置在所述径向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出风风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底座和与所述底座配合的盖板,所述风机组件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蜗壳,所述涡轮风机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具有与所述轴向进风侧位置相对的蜗壳进风口、与所述径向出风侧位置相对的蜗壳出风口和连通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的蜗壳腔体,所述涡轮风机设置在蜗壳腔体内,所述蜗壳进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风道,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风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模组还具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导风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本体上的连通孔,所述导风本体将所述壳体内腔分成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腔和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且在竖向方向上所述出风腔和所述进风腔
相对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上下两侧;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蜗壳出风孔与所述连通孔位置相对并与所述出风腔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导风本体上的蜗壳定位部;所述导风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贴合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座上,所述蜗壳定位部固定贴合在所述底座上并具有与所述蜗壳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蜗壳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并位于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蜗壳定位部上与所述蜗壳进风口位置相对处设置有定位部通孔;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间隙,所述定位部通孔朝所述导风间隙暴露。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为泡沫件,且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导风本体一体成型。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本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定位部通孔相对两侧的第一下导引部和第二下导引部,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下导引部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冷量向定位部通孔方向导引汇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下导引部均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的下斜向导引面,所述下斜向导引面构成所述进风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锋成俊亮杨洪光蒋彬李大伟杨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