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882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在印刷车间通风系统上,添加相关设备,包括:送风机变频装置、排风机变频装置、集中处理单元、车间内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装置、可调百页风口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方法,根据生产内容、有害物的散发量以及职业卫生的允许浓度进行了送排风量的确定,以及送排风机的运行变频运行,通过可调节风口的转动调节,实现操作人员一定要处于送风的上风口的目的,保障降低运行能耗的基础上,保障人员职业卫生要求。保障人员职业卫生要求。保障人员职业卫生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印刷包装行业中,印刷厂的主要产品为各类塑料薄膜的印刷制品。在印刷过程中。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油墨、异丙醇、醋酸正丙脂、丁酯、乙酯等有机物的挥发以及在厂房的无组织散发,使得车间环境恶劣,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改善车间的空气品质,一般采用全面通风的方式来实现目的,也就是说,用引进厂房外的新鲜空气来稀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的浓度,并及时有效的将有害物排出厂房。在印刷车间的设计过程中,厂房的冷热负荷由空调系统承担,有害物的浓度由通风系统承担。
[0003]但在实际运行中,常常出现车间环境恶劣,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0004]1)通风换气量的确定。由于缺乏对生产设备的发热等以及有害物挥发的充分认识,在设计过程中,按40至50次/h的换气次数来考虑,一般取45次/h的换气次数,再乘以考虑印刷设备区域的面积,再乘以印刷车间的有效高度,从而得到印刷车间的排风量,为考虑一定的负压,按印刷车间的排风量的95%确定送风量。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对于印刷设备的特性、生产内容以及过程产生的有害物特性、操作员工对这些有害物允许的最高接触浓度等因素考虑不够,甚至出现较大的偏差。
[0005]2)通风过程对冷热负荷的思考不够。在设计与运行中,多根据风量平衡确定通风系统的运行,对设备散热、印刷过程的烘干等环节所产生热量、围护结构的耗热量、新风的加热量等依靠空调系统承担,不仅大大增加空调能耗,而且由于空调对有害物的净化功能的缺失,在空调系统的作用下有害物的扩散到整个车间,加重通风系统的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0006]3)通风形式一般为上送上排,容易形成气流短路。为考虑车间的通行性,通风形式一般为上送上排,车间内空气在设备散热、印刷过程的烘干等环节所产生热量的加热下会上浮,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气流短路,送风没有有效稀释有害物而直接排出,造成通风效果不明显。
[0007]印刷车间的通风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申请号为CN202021176089.4的专利通过在废气管上加装VOCS净化装置,能去除废气中大部分的有害物质,提高了有害物质的吸附和转化率。申请号为CN202221880684.5的专利提供一种印刷车间用的可调节的通风装置,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对印刷气体吸入的口径,促进对印刷气体吸入。申请号为CN202110925000.2的专利研究VOCs的排放来源及排放特征,对VOCs颗粒扩散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建立VOCs的浓度扩散模型,通过研究印刷车间内VOCs的流场分布,并设计出VOCs的智能监测系统,为实现VOCs末端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这些技术成果对印刷车间的有害物的净化、吸收以及监控等做出了一定的效果,但都局限于某一具体点,缺乏对印刷车间通风系统整体性研究较少。
[0008]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具有很大的工程实际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在印刷车间通风系统上,添加相关设备,包括:送风机变频装置1、排风机变频装置2、集中处理单元3、车间内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装置4、可调百页风口装置5。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机变频装置1安装于系统原有的送风机上;所述的排风机变频装置2安装于系统原有的排风机上;所述的送风机变频装置1、排风机变频装置2均连接于集中处理单元3且接受集中处理单元3的指令。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车间内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装置4设置于印刷车间的印刷设备旁,采用GC

FID技术,实时采集环境空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卤代烃等气体组分浓度,并传输给集中处理单元3。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集中处理单元3可以设置于印刷车间内,也可以单独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调百叶风口装置5包括;百叶风口及自身电百叶调节装置51,波纹软管52;多普勒雷达感应传感器53;调节转动机构54;所述的调节转动机构54包括微电机,蜗轮蜗杆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以及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波纹软管一端通过法兰连接于风管,一端通过法兰连接百叶风口,与百叶风口连接的法兰本体侧安装调节转动机构,其中的摇杆机构连接于法兰。所述多普勒雷达感应传感器安装于百叶风口的表面,所述多普勒雷达感应传感器用于实时感应厂房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并发送至所述集中处理单元;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方法。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17]步骤1、在集中处理单元(3)中设置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非甲烷总烃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x
max
、送风机和排风机的频率和风量对应曲线数据库、车间内有害物的散发量M;
[0018]步骤2、所述的车间内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装置(4)实时采集环境空气中的非甲烷总烃浓度x
τ
,并传输给集中处理单元(3);
[0019]步骤3、集中处理单元(3)中设置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非甲烷总烃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与现场采集环境空气中的非甲烷总烃的浓度,计算出排放量G
p

[0020][0021]公式中:ρ为空气密度,公式为kg/m3;M为车间内有害物的散发量,mg/h;x
max
和x
τ
为非甲烷总烃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τ时刻的实时浓度,mg/m3;
[0022]步骤4、根据计算得出的G
p
,取95%为送风量G
s
,kg/h;
[0023]步骤5、在集中处理单元(3)依据计算得出的G
p
,由排风机的频率和风量对应曲线数据库,确定排风机的频率f
p
;依据计算得出的Gs,由送风机的频率和风量对应曲线数据库,确定送风机的频率f
s
;集中处理单元(3)以计算的送排风机的频率调整送排风机的运行;
[0024]步骤6、调整可调百叶风口的角度与转向,多普勒雷达感应传感器感应并传输集中处理单元(3)此时操作人员的位置坐标,集中处理单元(3)控制调节转动机构工作,即微电
机通电,蜗杆接触微电机后方的涡轮,在蜗轮蜗杆机构带动下,下方齿轮随之旋转而与之相连的摇杆带动百叶风口法兰进行转动,达到百叶风口的几何中心正对人员的位置坐标,实现操作人员一定要处于送风的上风口的目的,保证人员的活动时快速得到最大的通风量和风速。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和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6]1、对印刷车间的通风系统,根据生产内容、有害物的散发量以及职业卫生的允许浓度进行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在印刷车间通风系统上,添加相关设备,包括:送风机变频装置(1)、排风机变频装置(2)、集中处理单元(3)、车间内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装置(4)、可调百页风口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所述的送风机变频装置(1)安装于系统原有的送风机上;所述的排风机变频装置(2)安装于系统原有的排风机上;所述的送风机变频装置(1)、排风机变频装置(2)均连接于集中处理单元(3)且接受集中处理单元(3)的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车间内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装置(4)设置于印刷车间的印刷设备旁,采用GC

FID技术,实时采集环境空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卤代烃等气体组分浓度,并传输给集中处理单元(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所述的集中处理单元(3)设置于印刷车间内或单独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装置,所述的可调百叶风口装置(5)包括:百叶风口及自身电百叶调节装置(51)、波纹软管(52)、多普勒雷达感应传感器(53)和调节转动机构(54);所述的调节转动机构(54)包括微电机、蜗轮蜗杆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以及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波纹软管一端通过法兰连接于风管,一端通过法兰连接百叶风口,与百叶风口连接的法兰本体侧安装调节转动机构,其中的摇杆机构连接于法兰;所述多普勒雷达感应传感器安装于百叶风口的表面,所述多普勒雷达感应传感器用于实时感应厂房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并发送至所述集中处理单元。6.一种印刷车间通风系统的调节方法,其特征为:步骤1、在集中处理单元(3)中设置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非甲烷总烃的最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必河刘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宏亿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