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
,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口臭、龋齿和牙周炎是三大临床常见口腔病症,而常见的口腔病症则与口腔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口腔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被广泛认为以生物被膜形式粘附在牙齿表面,生物被膜是微生物粘附在固体表面上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以及动物实验表明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ts)被长期认为与人类龋齿密切相关,尤其是早期儿童龋齿病。而一般情况下生物被膜并不会引起龋齿,只有在高糖饮食诱导下(特别是蔗糖)才会造成牙菌斑或龋齿等常见的口腔疾病。当中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因为变异链球菌具有多种蔗糖水解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解蔗糖形成胞外多糖(不溶性葡聚糖)促进其他产酸致病菌粘附,最终使得牙齿表面上生物被膜逐渐组装成具有产酸性的致密的生物被膜。此外,这种致密的生物被膜具有选择渗透性,能有效防止口腔环境中的唾液中和膜内的酸性物质,从而使得生物被膜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鼠李糖乳杆菌GG(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GG)和副干酪乳杆菌CRL431(Lacticaseibacillusparacasei CRL431),所述鼠李糖乳杆菌GG和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用于抑制龋齿菌、口臭菌和牙周炎致病菌的增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李糖乳杆菌GG和所述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重量比为(0.5
‑
5):1;优选地为(1
‑
4):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李糖乳杆菌GG的活菌数为1.0
×
107~1.0
×
10
11
CFU/g或1.0
×
107~1.0
×
10
11
CFU/ml;所述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活菌数为1.0
×
107~1.0
×
10
11
CFU/g或1.0
×
107~1.0
×
10
11
CFU/m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所述鼠李糖乳杆菌GG的活菌体、鼠李糖乳杆菌GG的灭活菌体、鼠李糖乳杆菌GG的代谢产物、鼠李糖乳杆菌GG的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以及,所述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活菌体、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灭活菌体、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代谢产物、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龋齿菌、口臭菌和牙周炎致病菌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ts)、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中间普雷沃菌(Prevotella intermedia)。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益生菌组合物用于抑制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增殖时,所述鼠李糖乳杆菌GG和所述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重量比为1:1;当所述益生菌组合物用于抑制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ts)的增殖时,所述鼠李糖乳杆菌GG和所述副干酪乳杆菌CRL431的重量比为4:1。7.一种如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在制备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包括抑制龋齿菌、口臭菌和牙周炎致病菌的增殖。8.一种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产品为口服制剂,所述口服制剂的剂型包括口服液、滴剂、片剂、粉剂、胶囊剂或颗粒剂。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产品为益生菌微泡片、含片、吸入剂、口腔清洁剂、固体饮料或营养补充剂。11.一种口腔微生物菌群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糖醇,以及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用于抑制龋齿菌、口臭菌和牙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泽荣,陈桔淳,刘斐童,胡瑞标,彭倩,陈咏春,郑雨星,
申请(专利权)人:合生元广州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