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回路装置和用于运行该制冷回路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876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回路装置,其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其中,分别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观察,在压缩机(1)下游连接有冷凝器(2),在冷凝器(2)下游连接有第一膨胀装置(3),在第一膨胀装置(3)下游连接有热交换器(4),在热交换器(4)下游连接有第二膨胀装置(5),在第二膨胀装置(5)下游连接有蒸发器(6),并且在继续的走向中在蒸发器(6)下游连接有压缩机(1),其中,所述热交换器(4)设计为与要冷却的电子装置(7)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所述热交换器(4)设计为用于附加地将热量传输到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器并且具有一方面与第一膨胀装置(3)且另一方面与第二膨胀装置(5)连接的初级侧(4.1)以及一方面与蒸发器(6)且另一方面与压缩机(1)连接的次级侧(4.2)。面与压缩机(1)连接的次级侧(4.2)。面与压缩机(1)连接的次级侧(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回路装置和用于运行该制冷回路装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制冷回路装置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运行所述制冷回路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文献EP 2 083 229 Bl公知了开头所述类型的制冷回路装置。所述制冷回路装置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其中,分别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观察,在压缩机下游连接有冷凝器,在冷凝器下游连接有第一膨胀装置,在第一膨胀装置下游连接有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下游连接有第二膨胀装置,在第二膨胀装置下游连接有蒸发器,并且在继续的走向中在蒸发器下游连接有压缩机,其中,热交换器设计为与要冷却的电子装置连接。在所述解决方案中,第一膨胀装置设计为固定的节流装置,并且第二膨胀装置设计为可变的节流装置。条件“在继续的走向中”在此(亦即也在下文中)是指,蒸发器可选地设计为直接地然而或者也在中间连接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液体分离器的情况下与压缩机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改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制冷回路装置以及用于运行其的方法。特别是应该提出一种制冷回路装置,其中,也可以影响所谓的抽吸气体温度、即由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
[0004]该任务具体地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制冷回路装置由在权利要求1的区别技术特征中所列举的特征来解决。用于解决该任务的方法技术特征在权利要求7中举出。
[0005]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地设置,热交换器设计为用于将热量附加地传输到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器并且具有一方面与第一膨胀装置且另一方面与第二膨胀装置连接的初级侧以及一方面与蒸发器且另一方面与压缩机连接的次级侧。方法技术方面表述地设置,可选地借助于第一膨胀装置和/或第二膨胀装置调节电子装置、优选地变频器的温度。所述条件在此确保,不低于电子装置处的露点并且不超过电子装置的最大允许温度。
[0006]换句话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回路装置的特征由此在于,设计为所谓的“内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设计为现在同时不仅与要冷却的电子装置热交换而且与从蒸发器流到压缩机的制冷剂热交换。“内部热交换器”在此更具体探讨地相应地理解为下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器中为了调节抽吸气体温度将能量从被冷凝的制冷剂(制冷剂冷凝液)传输到由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抽吸气体)。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回路装置的以及用于运行其的方法的其他有利的进一步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0008]为了完整性还涉及文献DE 11 2015 003 005 T5。然而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在内部热交换器上缺少要冷却的电子装置;在此在这一点上还指出,由于由此可预见地出现的高的调节复杂性,该解决方案恰好不启发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内部热交换器上布置要冷却的电子装置。
[0009]此外还涉及文献US 2006/0080989 A1、DE 102 39 877A1、JP H02

73562U和US 2019/0257562 A1。
附图说明
[0010]下面借助不同实施例的附图具体地阐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回路装置及其根据从属权利要求的有利的进一步方案。附图示意性地示出:
[0011]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能调节的膨胀装置的制冷回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0012]图2部分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附加膨胀装置的制冷回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和
[0013]图3部分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不能调节的或固定的第二膨胀装置的制冷回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附图中示出的制冷回路装置以公知的方式首先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其中,分别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观察,在压缩机1下游连接有冷凝器2,在冷凝器2下游连接有第一膨胀装置3,在第一膨胀装置3下游连接有热交换器4,在热交换器4下游连接有第二膨胀装置5,在第二膨胀装置5下游连接有蒸发器6,并且在继续的走向中在蒸发器6下游连接有压缩机1,其中,热交换器4、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的初级侧4.1设计为与要冷却的电子装置7连接。
[0015]如同由图1可看到的那样,在此特别优选地设置,为了在加热运行和冷却运行(即制冷回路装置能运行的两个运行方式)之间切换而设置不仅与压缩机1的压力侧1.1而且与抽吸侧1.2连接的切换阀10、优选地4

2方向阀。在图1中示出的、切换阀10的在下文中称为运行方式I的切换位态中,在此如同前面说明的那样给冷凝器配置附图标记2,并且给蒸发器配置附图标记6。在将切换阀10切换(在下文中称为运行方式II)之后,具有附图标记6的热交换器则变成冷凝器,并且具有附图标记2的热交换器相应地变成蒸发器。
[0016]将运行方式I是称为加热运行还是称为冷却运行,在此最终仅仅与热传导应该沿着哪个方向进行相关。在下文中,为了简明(并且这也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回路装置的对称结构是可能的),运行方式I等同于加热运行,并且运行方式II等同于冷却运行。
[0017]现在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回路装置重要的是,并且对于所有示出的和可提出的实施方式适用的是,热交换器4设计为用于将热量附加地传输到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器并且具有一方面与第一膨胀装置3且另一方面与第二膨胀装置5连接的初级侧4.1以及一方面与蒸发器6且另一方面与压缩机1连接的次级侧4.2。特别优选地在此设置,热交换器4设计为板式热交换器(对此也参见https://d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Plattenw%C3%A4rme%C3%BCbertrager&oldid=199812395),其中,热交换器4的(相对热的)初级侧4.1设计用于避免板式热交换器的外部通道的冷凝水形成;并且次级侧4.2由此布置在内部。或者换句话说:在热交换器4中,“热侧”在外部。
[0018]根据方法表述地相应设置,可选地借助于第一膨胀装置3和/或第二膨胀装置5调节电子装置7的温度。
[0019]如同由附图可看到的那样,存在用于在实践中实施所述条件的不同的可能性。
[0020]在根据图1的解决方案中优选地设置,第一膨胀装置3和第二膨胀装置5设计为能调节的。
[0021]在根据图2和3的解决方案中优选地设置,与热交换器4并联地并且在冷凝器2和蒸发器6之间布置(优选地同样能调节地设计的)附加膨胀装置8。在根据图2的解决方案中,所有膨胀装置3,5和8在此是能调节的,在根据图3的解决方案中,膨胀装置3和8是能调节的。第二膨胀装置5设计为不能调节的或固定的。替换地,然而也可以设置(这未具体示出),膨胀装置5和8设计为能调节的并且膨胀装置3设计为不能调节的。或者有换句话说:优选地设置,附加膨胀装置8设计为能调节的,并且可选地,第一膨胀装置3或第二膨胀装置5设计为不能调节的或固定的。或者根据方法表述地:优选地设置,可选地借助于第一膨胀装置3或第二膨胀装置5并且借助于与热交换器4并联地以及在冷凝器2和蒸发器6之间布置的附加膨胀装置8来调节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回路装置,其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其中,分别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观察,在所述压缩机(1)下游连接有冷凝器(2),在所述冷凝器(2)下游连接有第一膨胀装置(3),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3)下游连接有热交换器(4),在所述热交换器(4)下游连接有第二膨胀装置(5),在所述第二膨胀装置(5)下游连接有蒸发器(6),并且在继续的走向中在所述蒸发器(6)下游连接有所述压缩机(1),其中,所述热交换器(4)设计为与要冷却的电子装置(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4)设计为用于附加地将热量传输到制冷剂的内部热交换器并且具有一方面与所述第一膨胀装置(3)且另一方面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5)连接的初级侧(4.1)以及一方面与所述蒸发器(6)且另一方面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的次级侧(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装置(3)和所述第二膨胀装置(5)设计为能调节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热交换器(4)并联地并且在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蒸发器(6)之间布置附加膨胀装置(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膨胀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
申请(专利权)人:菲斯曼气候解决方案欧洲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