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OLED)器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技术,具有主动发光,视角广,响应速度快以及可柔性化的特点,以成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
[0003]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不断在提升,边缘尺寸也在不断地减小,边缘地空间不断地在压缩;目前显示面板中占边缘空间较大的设计为从驱动芯片引出的信号线进去显示区的部分,该信号引线呈扇出形设计,然而该扇出行的设计在非显示区难以进一步压缩,已无法满足进一步的窄边框设计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优化像素电路布线设计,实现窄边框及兼顾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及减弱色偏,提升显示性能。
[0005]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包括基板,
[0007]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焊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焊盘区;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含有漏极区,有源区及源极区的硅半导体图案以及与所述硅半导体图案的有源区重叠的第一栅极;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含有漏极区,有源区及源极区的氧化物半导体图案以及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图案的有源区重叠的第二栅极;多条数据线,在所述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数据连接线,配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并且位于所述第二栅极远离基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多条数据连接线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将所述焊盘区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电路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配置于所述显示区中;所述像素电路组包括第一像素电路以及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相对于经过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之间的假想轴至少局部对称;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连接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之间并且彼此邻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连接线包括第一类数据连接线,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线包括第一数据连接线和第二数据连接线,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和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向延伸;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配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区域中,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配置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区域中,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和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被布置在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组之间并且彼此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走线组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第二走线组包括第一数据连接线和第二数据连接线;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数据数据线和多条所述数据连接线同层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与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依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三绝缘层,第二半导体层,第四绝缘层,第三导电层,第五绝缘层,第四导电层,第六绝缘层,第五导电层,第七绝缘层,第六导电层,第八绝缘层及像素定义层;多条所述数据连接线位于所述第六导电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连接线包括第二类数据连接线,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类数据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连接线包括第二类数据连接线,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方向延伸的初始化电源电压信号线;
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线与所述初始化电源电压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线的宽度小于所述初始化电源电压信号线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类数据连接线同层设置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一体式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遮挡部连接固定电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组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眼神的扫描线;所述遮挡部与至少一条扫描线至少部分交叠。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驱动晶体管,所述遮挡部包括沿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朝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至少部分第一节点连接线段交叠。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背离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一侧延伸,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至少部分交叠。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与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可以呈折线设置,包括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宽度大于其余部分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宽度;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阶梯部至少部分交叠。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共用电源电压信号线。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与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可以呈折线设置,包括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宽度大于其余部分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电层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栅极所在膜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扫描延伸部,所述扫描延伸部与所述第一阶梯部至少部分交叠。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多条所述数据连接线平行延伸的电源电压信号线,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位于所述第四导电层。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数据连接线包括虚拟数据连接线和有效数据连接线,所述有效数据连接线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形成通路,所述虚拟数据连接线连接固定电位。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虚拟数据连接线和所述有效数据连接线包括断口;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所述发光元件中的阳极与所述断口相交叠。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数据连接线包括第一类数据连接线和第二类数据连接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类数据连接线通过有效连接结构与第二
类数据连接线实现电连接;连接结构包括有效连接结构和/或虚拟连接结构,虚拟连接结构包括垫层金属;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所述阳极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结构相交叠。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阳极,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发光阳极;与第一阳极交叠的连接结构的数量和与第二阳极交叠的连接结构的数量相同。2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焊盘区;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含有漏极区,有源区及源极区的硅半导体图案以及与所述硅半导体图案的有源区重叠的第一栅极;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含有漏极区,有源区及源极区的氧化物半导体图案以及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图案的有源区重叠的第二栅极;多条数据线,在所述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数据连接线,配置于所述显示区中并且位于所述第二栅极远离基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多条数据连接线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用于将所述焊盘区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电路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配置于所述显示区中;所述像素电路组包括第一像素电路以及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相对于经过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之间的假想轴至少局部对称;所述数据连接线包括第一数据连接线和第二数据连接线,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和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向延伸;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配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区域中,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配置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区域中,所述第一数据连接线和所述第二数据连接线被布置在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组之间并且彼此相邻。22.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焊盘区;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含有漏极区,有源区及源极区的硅半导体图案以及与所述硅半导体图案的有源区重叠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匡立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