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锚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856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包括两个岩锚组件和两个张拉组件。两个岩锚组件布置于岩体中,岩锚组件具有暴露于岩体外部的连接端;两个张拉组件与两个岩锚组件一一对应,并且两个张拉组件布置于岩体表面,张拉组件与岩锚组件的连接端相连以对岩锚组件施加张力。两个独立岩锚组件所形成的分体式锚固系统一方面能够减少岩体的变形量,从而提高锚固系统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岩体的开挖量,由此大大降低了施工建造成本,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由于开挖量小,对岩体的扰动较小,使得岩体完整度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具有承载能力强、建造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本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本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锚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分体式锚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岩锚锚固系统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岩体完整,强度较高,且地形满足全桥总体布置的地形区域,是一种经济性好和施工方便的锚碇形式。
[0003]相关技术中的岩锚锚固系统多采用一个后锚室,导致后锚室的横向长度较长,在承受锚索预应力和主缆载荷后,后锚室岩体变形较大,导致锚固系统整体承载能力受限,同时由于相关技术中的锚固系统为整体结构,导致岩体开挖梁较大,工程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分体式锚固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包括两个岩锚组件和两个张拉组件。两个岩锚组件布置于岩体中,岩锚组件具有暴露于岩体外部的连接端;两个张拉组件与两个岩锚组件一一对应,并且两个张拉组件布置于岩体表面,张拉组件与岩锚组件的连接端相连以对岩锚组件施加张力。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岩锚组件(1),两个所述岩锚组件(1)布置于岩体(1001)中,所述岩锚组件具有暴露于所述岩体(1001)外部的连接端;两个张拉组件(2),两个所述张拉组件(2)布置于岩体(1001)表面,且两个所述张拉组件(2)与两个所述岩锚组件(1)一一对应,所述张拉组件(2)与所述岩锚组件(1)的连接端相连以对所述岩锚组件(1)施加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岩锚组件(1)分别为第一岩锚组件(3)和第二岩锚组件(4),所述第一岩锚组件(3)的连接端为第一连接端(31),所述第二岩锚组件(4)的连接端为第二连接端(41);两个所述张拉组件(2)分别为第一张拉组件(5)和第二张拉组件(6),第一张拉组件(5)与所述第一岩锚组件(3)的所述第一连接端(31)相连以对所述第一岩锚组件(3)施加应力;第二张拉组件(6)与所述第二岩锚组件(4)的所述第二连接端(41)相连以对所述第二岩锚组件(4)施加应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拉组件(5)包括第一支墩(51)、第一散索鞍(52)、若干第一主缆索(53)和第一连接器(54);所述第一散索鞍(52)与所述第一支墩(51)相连,所述第一主缆索(53)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索鞍(52)相连,所述第一主缆索(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54)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器(54)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墩(51)固定设置于岩体(1001)上,所述第一散索鞍(5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墩(51)远离岩体(1001)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拉组件(6)包括第二支墩(61)、第二散索鞍(62)、若干第二主缆索(63)和第二连接器(64);所述第二散索鞍(62)与所述第二支墩(61)相连,所述第二主缆索(63)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索鞍(62)相连,所述第二主缆索(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64)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器(64)与所述第二连接端(41)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墩(61)固定设置于岩体(1001)上,所述第二散索鞍(6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墩(61)远离岩体(1001)的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锚固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爱国樊少彻王鹏宇王小飞谢自畅张晓江罗春林王希李元俊王志平崔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