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化的海绵城市具有较高的集排水效果,能够为城市的用水进行收集的同时可以减少发生洪水的情况。
[0003]而在地铁、地下管道、隧道、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地下防空设施等低于水平面的区域排水较为不畅,一旦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容易造成地下通道积水,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容易造成地下防水工程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及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而且可以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增强地下工程的耐久性,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不仅提高了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 >[0005]为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所述雨水处理装置沿地下通道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盒、导流组件和过滤井筒,所述集水盒均匀分布于所述地下通道的底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均设于所述地下通道,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所述集水盒,所述集水盒通过第一输水组件连接所述过滤井筒,所述过滤井筒沿所述地下通道的底部两侧分布,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过滤井筒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由底板、顶板和侧板围成一体并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由水性非固化涂料层、加强层和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组成,所述水性非固化涂料层位于所述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的内侧,所述加强层位于所述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的外侧,且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上的所述水性非固化涂料层形成一体化无缝连接的全包围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的外侧设有加固机构和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位于所述加固机构的外侧,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主筋梁、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支护板,所述主筋梁沿所述地下通道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主筋梁之间和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主筋梁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两侧的上下两个所述主筋梁之间,所述支护板贴合于所述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护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侧面从下往上设置有至少三层所述第一导流孔,且上下两个所述第一导流孔之间的间距从下往上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内壁上设有所述第二导流孔,所述导流槽的开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组件包括第一输水管、第一分流管和导流管,所述第一输水管位于所述地下通道的正下方且沿所述地下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输水管通过所述导流管连通所述集水盒,所述第一输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流管连通所述过滤井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井筒包括筒体、盖板、第二过滤网和搅拌增速机构,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筒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第二过滤网设于所述筒体内,位于靠近所述进水孔的一侧,所述搅拌增速机构设于所述筒体内,并贯穿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楔形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增速机构包括箱体、搅拌组件、传动杆、增速组件和电机,所述箱体通过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筒体,所述箱体上设有导通孔,所述搅拌组件和所述增速组件设于所述传动杆的上下两侧,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导通孔,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电机通过转轴连接至所述箱体,所述转轴通过齿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丽,袁慧,邹勋,余金虎,黄德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