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43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9
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构件及其施工方法,连接节点包括主梁、次梁、主次梁钢筋连接装置,主梁包括主梁纵向钢筋、主梁箍筋等;次梁包括次梁纵向钢筋、次梁箍筋等;主次梁钢筋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钢筋、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连接块、分别连接在连接块两端的螺纹套筒、T型连接键,螺纹套筒与连接钢筋的两端连接,T型连接键与次梁纵向钢筋固定连接。方法包括:A装配主次梁钢筋连接装置;B将T型连接键和次梁纵向钢筋焊接;C进行主、次梁混凝土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消除由次梁搭接在主梁上引起的厚度差,提高现浇混凝土板厚度及混凝土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具有施工方便、连接可靠等特点,易于推广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构件及其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该楼板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成本低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现阶段,现浇混凝土板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验收标准的情况非常普遍,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现浇混凝土板厚度普遍超出给定设计值、现浇混凝土板厚度控制合格率低、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等问题。而导致现浇混凝土板厚度超出设计给定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主次梁相交时,次梁纵向钢筋需搭在主梁纵向钢筋上,为了保证现浇混凝土板与次梁平齐以及次梁纵向钢筋需要一个保护层厚度,因此,现浇混凝土板的厚度至少要超出与次梁纵向钢筋直径相同的厚度。施工时通常使用成品马凳、混凝土楼板厚度预制块、成品楼板厚度控制器、依靠拉控制线测量保护层和板厚等控制施工,但是施工中往往存在成品保护不到位及预制块损坏、固定不牢等现象,因而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包括主梁(1)、次梁(2)以及主次梁钢筋连接装置(3),主梁(1)包括主梁纵向钢筋(11)、主梁箍筋(12)及其混凝土浇筑层;次梁(2)包括次梁纵向钢筋(21)、次梁箍筋(22)及其混凝土浇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次梁钢筋连接装置(3)包括连接钢筋(31)、连接器(32),连接钢筋(31)穿过主梁纵向钢筋(11)且两端分别伸出主梁纵向钢筋(11)外与连接器(32)的一端连接,连接器(32)的另一端在与连接钢筋(31)轴线在竖直方向错开的位置和次梁纵向钢筋(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31)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的连接器(32)包括连接块(321)、螺纹套筒(322)、T型连接键(323),连接块(321)的一端与螺纹套筒(322)固定连接,螺纹套筒(322)与连接钢筋(3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块(321)的顶部设有T型卡槽(3211),T型卡槽(3211)的翼端朝向螺纹套筒(322)一端,且T型卡槽(3211)的形心位置与螺纹套筒(322)轴线位置在竖直方向相互错开;所述的T型连接键(323)安装在该T型卡槽(3211)内,且T型连接键(323)的腹端伸出T型卡槽(3211)外与次梁纵向钢筋(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卡槽(3211)的深度大于T型连接键(323)的直径;所述的连接块(321)在T型卡槽(3211)上端还横跨安装有用于锁紧T型连接键(323)的紧固件(32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连接键(323)的腹端端部设有45
°
的坡口,该T型连接键(323)的腹端端部与次梁纵向钢筋(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主梁纵向钢筋(11)上、下端的两个主次梁钢筋连接装置(3)的连接块(321)之间还设置有竖向连接钢筋(33),该竖向连接钢筋(33)的上、下端分别与两个主次梁钢筋连接装置(3)的连接块(321)固定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块(321)的位置还设置有浇筑强力胶粘剂的粘结区(4),粘结区(4)的粘结长度为8~15d,d为次梁的纵向钢筋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现浇楼板厚度的主次梁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梁、次梁相交区域下部还浇筑有第一加强体(5),该第一加强体(5)为内置蜂窝铝板Ⅰ(51)的强度不低于C40的混凝土块,第一加强体(5)呈倒三角形分布;在主次梁相交区域上部的两侧浇筑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宇甘大钦邱江宇郭圣洁周焕明杨浩彬刘建帆李进刘丰荣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