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814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连接有抓取钳,所述抓取钳用于获取病理样本;导针,套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导针的第一端贯穿所述抓取钳,所述导针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套管,所述导针能够沿所述套管伸缩;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部分套设于所述套管与所述导针之间,所述部分与所述抓取钳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抓取钳动作。上述的抓取钳,通过设置套管和导针,可在获取椎体内病变组织时,在微创切口下利用导针进行定位,将抓取钳置于设定位置,无需扩大切口,在肉眼可见下将抓取钳置于设定位置,从而避免了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减轻了病患的伤痛。减轻了病患的伤痛。减轻了病患的伤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理样本获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创化是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已成为常用的手术方式,椎弓根钉道在置入螺钉前可微创丝攻至直径4

6mm。对于椎体内或椎弓根有组织需要刮除或病理活检时,目前的抓取钳无法微创置入,需要扩大切口,肉眼下置入。因此应用现有器械进行手术操作不能达到微创效果,给患者造成不必要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抓取钳无法在微创切口下置入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连接有抓取钳,所述抓取钳用于获取病理样本;导针,套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导针的第一端贯穿所述抓取钳,所述导针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套管,所述导针能够沿所述套管伸缩;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部分套设于所述套管与所述导针之间,所述部分与所述抓取钳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抓取钳动作。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所述抓取钳包括:第一抓取部,所述第一抓取部贯穿所述套管的壁面,延伸至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部分转动连接;第二抓取部,与所述第一抓取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抓取部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导针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抓取部;其中,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抓取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抓取部远离或贴合,以夹取病理样本。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第二抓取部彼此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多个刃口。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第二抓取部相背离的表面设有多个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两端形成所述刃口。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部和所述第二抓取部彼此相对的表面沿所述第一抓取部或所述第二抓取部的周向设有锯齿结构。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套管,并与所述第一抓取部转动连接,所述导针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件。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一手柄铰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抓取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抓取部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相背运动时,所述第一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抓取部向靠近所
述第二抓取部的方向运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还包括:一对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所述抓取钳的表面设有多个刃口。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还包括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套管的外部。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抓取钳,通过设置套管和导针,可在获取椎体内病变组织时,在微创切口下利用导针进行定位,将抓取钳置于设定位置,无需扩大切口,在肉眼可见下将抓取钳置于设定位置,从而避免了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减轻了病患的伤痛。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病理样本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示出的抓取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3是图1中示出的抓取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4是图1中示出的抓取钳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0]附图标记:
[0021]10:套管;20:抓取钳;21:第一抓取部;22:第二抓取部;23:第二连接件;24:转轴;25:锯齿结构;30:导针;40:第一连接件;41:第一手柄;42:第二手柄;50:套筒;211:刃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下面结合图1

图4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病理样本获取装置。
[0025]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包括:套管10、抓取钳20、导针30和驱动机构。套管10的第一端连接有抓取钳20,抓取钳20用于获取病理样本,导针30套设于套管10内,导针30的第一端贯穿抓取钳20,导针30的第二端贯穿套管10,导针30能够沿套管10伸缩。驱动机构的部分套设于套管10与导针30之间,该部分与抓取钳20连接,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抓取钳20动作。
[0026]具体来说,在对脊柱获取椎体内病变组织时,椎弓根钉道在置入螺钉前先微创切
口,通常微创切口的长度在15mm,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切口较小,无法对抓取钳进行定位,故需要将切口开大,肉眼下将抓取钳伸入钉道,以对钉道前端的病变组织、感染组织、坏死组织、硬化骨、肿瘤以及包膜等进行刮取,以进行病理分析。在本实施例中,病理样本包括:病变组织、感染组织、坏死组织、硬化骨、肿瘤以及包膜等,为便于描述,以下以组织代替上述的各种病理样本。
[0027]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0为中空管,抓取钳20与套管10的一端连接。导针30套设于套管10内,导针30的第一端延伸至抓取钳20的外部,导针30的第二端延伸至套管10的外部,拉动导针30的第二端,可使导针30的第一端沿套管10伸缩。
[002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微创原有切口内,微创椎弓根钉丝攻后,旋出丝攻,保留丝攻时所用导针30。导针30带动抓取钳20一起置入钉道内,C型臂透视下在将抓取钳20置于设定位置后,拉动导针30的第二端,使导针30的第一端延伸至抓取钳20或套管10内,驱动机构带动抓取钳20动作,以获取病理样本。
[002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抓取钳20的表面设有刃口,以在驱动机构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连接有抓取钳,所述抓取钳用于获取病理样本;导针,套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导针的第一端贯穿所述抓取钳,所述导针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套管,所述导针能够沿所述套管伸缩;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部分套设于所述套管与所述导针之间,所述部分与所述抓取钳连接,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抓取钳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钳包括:第一抓取部,所述第一抓取部贯穿所述套管的壁面,延伸至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部分转动连接;第二抓取部,与所述第一抓取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抓取部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导针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抓取部;其中,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抓取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抓取部远离或贴合,以夹取病理样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第二抓取部彼此相背离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多个刃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第二抓取部相背离的表面设有多个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两端形成所述刃口。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病理样本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部和所述第二抓取部彼此相对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青苗军李洪艳闫桂花徐善董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