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镜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98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4
一种投影镜头模块,包括镜头组件、反射镜、壳体组件及缓冲件。反射镜设置于镜头组件旁,且包括相反的反射面及背光面,其中反射面朝向镜头组件,以反射通过镜头组件的光束。壳体组件包覆反射镜,且包括流道框、内表面以及朝向背光面的入气口及出气口。流道框设置于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上且朝向背光面的方向凸出,入气口与出气口位于流道框所框设的范围内。缓冲件夹设于流道框与背光面之间,流道形成在流道框与反射镜的背光面之间,且流道连通入气口及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投影镜头模块可改善影像画面的品质。的品质。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镜头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镜头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投影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的光学投影装置,例如单枪投影机(single beam projector),能够投射高画质的影像。其中,光学投影装置的投影镜头组件为影响光学投影装置的影像品质的重要构件。
[0003]光学投影装置的光束透过投影镜头组件出光并投射至投影荧幕上,在投影过程中具有高能量的光束,而使投影镜头的零件(例如,反射镜、凸透镜、凹透镜)温度上升,影响光学投影装置的影像品质。因此,如何防止过热而影响影像品质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镜头模块,其具有良好地散热效能。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6]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投影镜头模块,包括镜头组件、反射镜、壳体组件及缓冲件。反射镜设置于镜头组件旁,且包括相反的反射面及背光面,其中反射面朝向镜头组件,以反射通过镜头组件的光束。壳体组件包覆反射镜,且包括流道框、内表面以及朝向背光面的入气口及出气口。流道框设置于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上且朝向背光面的方向凸出,入气口与出气口位于流道框所框设的范围内。缓冲件夹设于流道框与背光面之间,一流道形成在流道框与反射镜的背光面之间,且流道连通入气口及出气口。
[0007]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投影镜头模块的壳体组件包括朝向反射镜的背光面的入气口及出气口,流道框设置于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上且朝向背光面的方向凸出,入气口与出气口位于流道框所框设的范围内,而使得流道形成在流道框与反射镜的背光面之间,且流道连通入气口及出气口。因此,气流可以从入气口进入流道,流经反射镜的背光面旁且从出气口离开,以带走反射镜的热能,而可有效降温。另外,由于流道框可使气流集中吹到反射镜的发热区域,提高散热效率。此外,缓冲件夹设于流道框与反射镜的背光面之间,可使得壳体组件内的其他空间以密封的方式隔开于流道,以免进入流道的气流所混杂的灰尘影响到反射镜的反射面的反射效果,可改善影像画面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投影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投影镜头模块的上壳体透视的示意图。
[0010]图3是图1的投影镜头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2]图5是图1的投影镜头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6是图1的投影镜头模块的反射镜、缓冲件及反射镜支架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5]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投影镜头模块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投影镜头模块的上壳体透视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投影镜头模块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6]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投影镜头模块100例如是应用于超短焦投影机,但应用面不以此为限制。投影镜头模块100包括镜头组件110、反射镜120(图4)、壳体组件130及缓冲件150(图4)。
[001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射镜120例如是凹面镜,但反射镜12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反射镜120设置于镜头组件110旁,且包括相对的反射面122及背光面124(图3)。反射面122例如是凹面镜的凹面,背光面124例如是凹面镜的凸面。
[0018]反射面122朝向镜头组件110,以反射通过镜头组件110的光束。透明镜片138(图3)设置于壳体组件130。经由反射面122反射的光束透过透明镜片138离开投影镜头模块100。
[001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120的反射面122上具有镀膜,以反射来自镜头组件110的光束。
[0020]由图2与图3所示,壳体组件130包覆反射镜120。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30为不透光材料,以避免消费者眼睛直视漏光时造成伤害。
[0021]壳体组件130包括内表面133、上壳体131、下壳体132、入气口134、出气口135及流道框140(图4)。在本实施例中,入气口134、出气口135及流道框140位于下壳体132,且朝向背光面124。在其他实施例中,入气口134、出气口135及流道框140也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位于上壳体131。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31与下壳体132为精密加工,而使得组装之后,上壳体131与下壳体132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气密性。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壳体131与下壳体132之间也可设置防尘垫圈,或于外侧贴附胶带以加强上壳体131与下壳体132之间的气密性。
[0023]如图4所示,流道框140设置于壳体组件130的内表面133且朝向背光面124的方向凸出。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框140与下壳体132例如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流道框140与下壳体132也可以是分开的两件,透过胶合或螺接等其他方式固定。
[0024]流道框140凸出于在下壳体132的内表面133上,且框设并环设在入气口134与出气口135的外围。也就是说,入气口134与出气口135位于流道框140所框设的范围内。流道框140用以定义出流道F(标示于图5)的范围。流道框140包括接触缓冲件150的弧状接触面142,在本实施例中,弧状接触面142的轮廓为弧面,例如对应于背光面124上对应部位的轮廓。
[0025]由于超短焦的投影镜头模块100的反射镜120在组装时必需对应不同的镜头组件110而调整位置,而使得不同投影镜头模块100内反射镜120的背光面124与流道框140的弧
状接触面142之间的间隙也不同。
[0026]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50夹设于流道框140与背光面124之间。缓冲件150直接接触流道框140的弧状接触面142与背光面124。软质可挠的缓冲件150例如是橡胶、硅胶或发泡材料等可以被挤压变形且可密封的材料,而可借由流道框140与背光面124形成气密阻隔。因此,反射镜120的背光面124与流道框140的弧状接触面142之间可透过缓冲件150的设置达到完全密闭的要求。
[0027]另外,投影镜头模块100还包括反射镜支架160,位于壳体组件130内,反射镜120固设于反射镜支架160。下壳体132包括第一固定部137,反射镜支架160包括对应于第一固定部137的第二固定部162,反射镜支架160透过第一固定部137与第二固定部162而固定于下壳体1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7与第二固定部162例如是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但不以此为限制。反射镜支架160例如还包括调整轮,调整轮连接于反射镜120,并适于转动反射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反射镜,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旁,且包括相反的反射面及背光面,其中所述反射面朝向所述镜头组件,以反射通过所述镜头组件的光束;壳体组件,包覆所述反射镜,且包括流道框、内表面以及朝向所述背光面的入气口及出气口,所述流道框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内表面上且朝向所述背光面的方向凸出,所述入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流道框所框设的范围内;以及缓冲件,夹设于所述流道框与所述背光面之间,流道形成在所述流道框与所述反射镜的所述背光面之间,且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入气口及所述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入气口及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下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框与所述下壳体为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框与所述下壳体通过胶合或螺接方式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镜筒固定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名宸许焜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