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7783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的冷凝器在进风口设有冷凝器散热器,所述室外机的控制器上设有控制器散热装置,所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设有闭环的循环水路,所述的循环水路上设有循环水泵,所述的循环水路从循环水泵的一端依次经过冷凝器散热器、控制器散热装置和室内机的接水盘后回到循环水泵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在夏季制冷时利用了冷凝水的冷量,在冬季制热时利用了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实现了能量的有效利用,而且提升了制冷和制热效果,并且在耗电方面,仅仅增加了循环水泵的能耗,能耗增加非常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室内的蒸发器会产生低于室内温度的冷凝水,通常情况下,冷凝水通过排水软管直接排出室外,冷凝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夏季由于室外温度较高,室内降温较慢,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效果;空调器在制热运行时,空调器在对控制器进行散热时,通常采用将控制器裸露在外侧环境中进行散热,也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同时,冬季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室内升温较慢,影响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的冷凝器在进风口设有冷凝器散热器,所述室外机的控制器上设有控制器散热装置,所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设有闭环的循环水路,所述的循环水路上设有循环水泵,所述的循环水路从循环水泵的一端依次经过冷凝器散热器、控制器散热装置和室内机的接水盘后回到循环水泵的另一端。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循环水泵为双向循环水泵。
[0007]在进行制冷和制热时,通过循环水泵能够切换循环水路的水流方向,从而实现制冷时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进入冷凝器的室外空气进行预冷,降低冷凝器出管过冷度,使进入室内机的冷媒温度更低,提升制冷效果,同时有效利用了冷凝水中的冷量;制热时利用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对进入冷凝器的室外空气进行预热,提高冷凝器内的冷媒温度,提升制热效果,同时有效利用了控制器产生的热量。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循环水路上设有排气阀。
[0009]通过排气阀能够排出循环水路中可能产生的气体,避免循环水路因压力过大而破裂。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凝器散热器为陶瓷散热片组。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循环水路对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和冷凝水的冷量实现了有效利用,在制冷时,通过循环水路将冷凝水中的冷量转移到冷凝器散热器,对进入冷凝器的室外空气进行预冷,使冷凝器中冷媒的温度更低,在制热时,通过循环水路将控制器产生的热量转移到冷凝器散热器,对进入冷凝器的室外空气进行预热,使冷凝器中冷媒的温度更高。
[0012]本专利技术不仅在夏季制冷时利用了冷凝水的冷量,在冬季制热时利用了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实现了能量的有效利用,而且提升了制冷和制热效果,并且在耗电方面,仅仅增加了循环水泵的能耗,能耗增加非常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冷时的工作原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热时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方便起见,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方位“上”、“下”、“左”、“右”均以附图为参考。
[0017]如图1

3所示,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包括室内机1和室外机2,所述室外机2的冷凝器21在进风口设有冷凝器散热器22,所述室外机2的控制器上设有控制器散热装置23,所述室内机1与室外机2之间设有闭环的循环水路3,所述的循环水路3上设有循环水泵4,所述的循环水路3从循环水泵4的一端依次经过冷凝器散热器22、控制器散热装置23和室内机1的接水盘11后回到循环水泵4的另一端。
[0018]所述的循环水泵4为双向循环水泵。
[0019]所述的循环水路3上设有排气阀5。
[0020]所述的冷凝器散热器22为陶瓷散热片组。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冷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箭头表示循环水路3中的水循环方向。
[0022]制冷时的工作原理:
[0023]冷媒循环:压缩机25的排气口

四通阀26

冷凝器21

节流部件24

蒸发器12

四通阀26

压缩机25的回气口。
[0024]循环水路3中充满水,为密闭循环系统,无需外部补充水源,利用循环水泵4实现循环水路3中的水进行正向和反向流动。
[0025]冷量回收循环:制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盘11中,接水盘11中低温的冷凝水将冷量传递给循环水路3中的水,循环水泵4正向开启,使得循环水路3中的水从接水盘11流向冷凝器散热器22中,循环水路3中的水在到达冷凝器散热器22时将冷量传递给冷凝器散热器22,冷凝器散热器22对进入冷凝器21的室外空气进行冷却,从而使得进入冷凝器21的室外空气得到了预冷,使冷凝器21中冷媒的温度更低,利用冷凝水中的冷量提高了制冷效果,循环水路3中的水经过冷凝器散热器22后再到达控制器散热装置23,对控制器进行降温散热,最后回到接水盘11中,利用接水盘11中的冷凝水降温,重复上述循环。
[0026]接水盘11设溢流口,在冷凝水达到设定量后,冷凝水会排出室外。
[0027]在室外机2运行时,控制器会产生热量,因此控制器的温度比室外环境温度高,在冷量回收循环时,循环水路3中的水对室外空气进行降温后,其温度仍然低于控制器的温度,因而可继续对控制器进行降温。
[0028]制冷循环时:蒸发器12产生的低温冷凝水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
[0029]夏天制冷时:不仅能给冷凝器21进风预冷,降低系统压力,从而使主系统冷凝器21换热后的冷媒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快用户室内降温,而且能利用温水给控制器有效降温,有效保护电子元器件、延长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热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箭头表示循环水路3中的水循环方向。
[0031]制热时的工作原理:
[0032]冷媒循环:压缩机25的排气口

四通阀26

蒸发器12

节流部件24

冷凝器21

四通阀26

压缩机25的回气口。
[0033]热量回收循环:制热时控制器产生热量,通过控制器散热装置23对循环水路3内的水进行加热,循环水泵4反向开启,使得循环水路3中的水经过控制器散热装置23加热后经过冷凝器散热器22,冷凝器散热器22对进入冷凝器21的室外空气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进入冷凝器21的室外空气得到了预热,使冷凝器21中冷媒的温度更高,利用控制器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制热效果,循环水路3中的水经过冷凝器散热器22后依次经过循环水泵4、接水盘11后回到控制器散热装置23,利用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再次进行加热,重复上述循环。
[0034]由于制热不产生冷凝水,循环水路3中的水在经过接水盘11时不进行热交换。
[0035]制热循环时:控制器散失热量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
[0036]冬天制热时:不仅能给冷凝器21进风进行预热,进而提高冷凝器21内冷媒温度及压力,从而提高主系统蒸发器12换热后的出风温度,加快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1)和室外机(2),所述室外机(2)的冷凝器(21)在进风口设有冷凝器散热器(22),所述室外机(2)的控制器上设有控制器散热装置(23),所述室内机(1)与室外机(2)之间设有闭环的循环水路(3),所述的循环水路(3)上设有循环水泵(4),所述的循环水路(3)从循环水泵(4)的一端依次经过冷凝器散热器(22)、控制器散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忠衍袁晓军蒋建军侯丽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