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70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储能设备。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排列形成多个电芯组,所述电芯组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排列,且所述电芯组包括沿垂直所述电芯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电芯;及散热件,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设置有所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内开设有用于供液体流动的导流通道,同一所述散热件内的所述导流通道相互串联设置。当向散热件中通入液体时,液体将依次流经各个导流通道,使得液体在各个导流通道处吸收散热件的热量并最终排出散热件,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散热。在液体流经相互串联的多个导流通道中时,可以提高液体与散热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最终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包含该电池模组的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是最近我国提倡的一项重要政策,而电池模组则是新能源行业的核心部件,电池模组可以充放电而实现循环利用。电池模组内的电芯为化学反应装置,故电芯对工作环境的温度有明确要求,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电池模组的功能,还会影响电池模组的寿命和安全性,目前很大一部分事故都直接或间接由温度原因引起。因此,如何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以降温是亟需考虑的问题。但是,对于传统的电池模组,通常存在散热效果欠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0004]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0005]电芯,排列形成多个电芯组,所述电芯组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排列,且所述电芯组包括沿垂直所述电芯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电芯;及
[0006]散热件,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设置有所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内开设有用于供液体流动的导流通道,同一所述散热件内的所述导流通道相互串联设置。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散热件内的所述导流通道均串联设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流管,同一所述散热件内相邻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中的一者具有进液口且另一者具有出液口,所述第一导流管连接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管位于所述电芯组的覆盖范围之外。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流管,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件内的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中的一者具有进液口且另一者具有出液口,所述第二导流管连接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导流管位于所述电芯组的覆盖范围之外。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将排列在最端部的两个所述散热件分别记为第一端部散热件和第二端部散热件,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散热件中其中一个所述导流通道的进液口处,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散热件中其中一个所述导流通道的出液口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芯组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4]还包括如下方案中的至少一项:
[0015]同一所述电芯组内的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具有间隔缝隙,不同所述电芯组内的所述间隔缝隙在所述电芯组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对齐;
[0016]全部所述散热件均位于所述电芯组之间;
[0017]所述导流通道沿所述散热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散热件,且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散热件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表面均间隔设置;
[0018]所述散热件在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覆盖全部所述电芯组。
[0019]一种储能设备,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散热件位于邻两个电芯组之间,散热件将吸收电芯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鉴于散热件中的多个导流通道相互串联,当向散热件中通入液体时,液体将依次流经各个导流通道,使得液体在各个导流通道处吸收散热件的热量并最终排出散热件,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散热。在液体流经相互串联的多个导流通道中时,可以提高液体与散热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最终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去除电芯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中散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参阅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包括电芯100、散热件200、第一导流管310、第二导流管320、进液管330和出液管340。
[0028]参阅图1、图2和图3,电芯100可以呈矩阵式排列,即电芯100可以排列形成多行和多列。具体而言,电芯100排列形成多个电芯组110,多个电芯组110沿电芯100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列。同一电芯组110包括多个电芯100,且同一电芯组110内的多个电芯100沿垂直于电芯100的厚度方向排列,例如,同一电芯组110内的多个电芯100可以沿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排列。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芯组110的数量为八个,每个电芯组110所包含的电芯100的数量为三个。
[0029]参阅图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200可以采用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散热件200可以大致为矩形的板状结构,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电芯组110
的长度方向相同,散热件200的宽度方向可以与电芯组110的宽度方向相同。相邻两个电芯组110件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使得散热件200位于相邻两个电芯组110件之间,即散热件200被夹置在相邻两个电芯组110之内。显然,电芯组110和散热件200沿电芯100的厚度方向相互层叠设置。在电池模组10的工作过程中,电芯100将产生热量,鉴于散热件200被夹置在相邻两个电芯组110之内,散热件200与电芯100接触,使得电芯100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散热件200上。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200内开设有导流通道210,导流通道210可以沿散热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导流通道210沿散热件200的长度贯穿整个散热件200,继而使得导流通道210在散热件200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上存在开口,该两个开口也可以理解为导流通道2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为导流通道210的进液口211,另外一个开口为导流通道210的出液口212,液体可以进液口211进入至导流通道210内,并从出液口212流出至导流通道210外。导流通道210与散热件200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导流通道210并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散热件200,故导流通道210并未在散热件200厚度方向的表面上存在开口。导流通道210与散热件20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导流通道210并未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散热件200,故导流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排列形成多个电芯组,所述电芯组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排列,且所述电芯组包括沿垂直所述电芯厚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电芯;及散热件,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设置有所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内开设有用于供液体流动的导流通道,同一所述散热件内的所述导流通道相互串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散热件内的所述导流通道均串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管,同一所述散热件内相邻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中的一者具有进液口且另一者具有出液口,所述第一导流管连接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管位于所述电芯组的覆盖范围之外。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流管,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件内的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中的一者具有进液口且另一者具有出液口,所述第二导流管连接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廉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邦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