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47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属于烟雾报警技术领域,用于烟雾中粉尘颗粒的分离,包括进气管道和吸气式探测器,所述吸气式探测器包括探测单元、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进气管道连通,用于泵送空气进入探测单元中;所述探测单元通过旋流件与进气组件,经所述进气组件加压后的空气在旋流件分层,带有烟雾的空气单独流入探测单元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利用灰尘易于沉降且颗粒度大于烟雾的特性,采用旋流变压的方式控制控制灰尘与烟雾分离沉降,减少灰尘对烟雾报警的干扰。烟雾报警的干扰。烟雾报警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烟雾报警
,尤其涉及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吸入式烟感火灾探测器一般由抽吸、过滤、和采样分析三大部分组成,通过主动提供动力进行空气抽吸,并将抽入的空气送入探测腔中进行分析,可探测微小的现场烟雾浓度变化,及早发出烟雾报警。
[0003]抽吸式烟雾报警通过主动抽取空气,会造成空气中伴随的杂质偏高,一些与火灾探测无关的异物和杂质进入后对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装置内的电子器件造成损坏,降低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装置的维护成本,提高使用寿命。采用过滤组件进行空气中异物和杂质可降低对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装置损伤和提高检测精度。
[0004]由于吸入式烟感火灾探测器通过采样管道进行抽气覆盖范围广,且可在发热或阴燃阶段发出报警。在车间或库房使用率也更高,由于一些车间和库房无法做到无尘或低尘,会导致吸入式烟感火灾探测器抽吸时伴随大量灰尘颗粒,该颗粒较小需要更的滤芯材料过滤。但是灰尘的附着会影响烟雾颗粒的进入,造成监测误差,且采样管道上会设置多个抽气口,使得滤芯安装更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采用旋流变压的方式控制控制灰尘与烟雾分离沉降,减少灰尘对烟雾报警的干扰。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吸入式烟感火灾探测器采用滤芯过滤的方式除杂,会由于灰尘的附着会影响烟雾颗粒的进入造成监测误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用于烟雾中粉尘颗粒的分离,包括进气管道和吸气式探测器,所述吸气式探测器包括探测单元、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进气管道连通,用于泵送空气进入探测单元中;所述探测单元通过旋流件与进气组件,经所述进气组件加压后的空气在旋流件分层,带有烟雾的空气单独流入探测单元中。
[0008]优选的,所述旋流件由柱型管体和锥型管体连接组成,所述柱型管体侧边沿切线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锥型管体底部设有沉降口;所述柱型管体顶端中部设有烟道;带有烟雾的空气由所述第一管道流入旋流件中旋转分层。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上均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弹性过滤件;所述弹性过滤件用于过滤毛羽、昆虫及大颗粒杂质等;所述弹性过滤件在进风或出风时可进行抖动。
[0010]优选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增压泵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分别连接到增压泵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管道与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
通过三通阀与第一管道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增压泵体传动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弹性件与三通阀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吸气式探测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探测单元和进气组件均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回风件;所述回风件与三通阀连接;所述回风件与外部连通用于空气回流清理进气管道。
[0013]优选的,所述三通阀始终与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弹性件通过控制三通阀让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或回风件连通;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增压泵体并控制其旋转方向,所述驱动电机改变输出轴方向时控制三通阀变向。
[0014]优选的,所述三通阀内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用于对第一管道或回风件管口进行密封,所述活塞一端连接穿出三通阀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弹性件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件由齿板、齿条、支板组成,所述齿板滑动安装于支板上,所述齿条弹性连接与齿板两端;所述齿板与齿条均匀驱动电机输出轴齿传动配合。
[0016]优选的,所述回风件由进风腔和滤纸组成,所述进风腔一端敞口与壳体外部连通,并安装滤纸;所述进风腔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三通阀连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灰尘易于沉降且颗粒度大于烟雾的特性,采用旋流变压的方式控制控制灰尘与烟雾分离沉降,减少灰尘对烟雾报警的干扰。
[0018]本专利技术避免采用直接过滤的方式去灰尘,避免灰尘堆积降低滤网穿透的密度导致烟雾颗粒也难以穿过;确保烟雾充分进入探测腔内,实现监测报警的高灵敏。
[0019]本专利技术在进气组件的端部通过三通阀并排连接旋流件和回风件,并利用三通阀控制控制进气组件与排连接旋流件或回风件连通,抽吸时空气可进入旋流件中,管道清理时可空气由回风件中进入;回风件采用高密度滤纸控制进入进气组件和进气管道的空气干净无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前端拆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过滤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进气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三通阀剖面及与弹性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旋流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回风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号说明:1、进气管道;11、进风口;12、弹性过滤件;121、过滤部件;122、耳座;123、弹性部件;2、吸气式探测器;3、探测单元;4、进气组件;41、增压泵体;42、第二管道;43、
第三管道;44、三通阀;441、活塞;442、活塞杆;45、驱动电机;46、弹性件;461、齿板;462、齿条;463、支板;5、旋流件;51、柱型管体;52、锥型管体;53、第一管道;54、沉降口;55、烟道;6、壳体;7、回风件;71、进风腔;72、滤纸。
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
[0024]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实施例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用于烟雾中粉尘颗粒的分离,包括进气管道(1)和吸气式探测器(2),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用于烟雾中粉尘颗粒的分离,包括进气管道(1)和吸气式探测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式探测器(2)包括探测单元(3)、进气组件(4);所述进气组件(4)与进气管道(1)连通,用于泵送空气进入探测单元(3)中;所述探测单元(3)通过旋流件(5)与进气组件(4),经所述进气组件(4)加压后的空气在旋流件(5)分层,带有烟雾的空气单独流入探测单元(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件(5)由柱型管体(51)和锥型管体(52)连接组成,所述柱型管体(51)侧边沿切线连通有第一管道(53);所述锥型管体(52)底部设有沉降口(54);所述柱型管体(51)顶端中部设有烟道(55);带有烟雾的空气由所述第一管道(53)流入旋流件(5)中旋转分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1)上均匀设有多个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上设有弹性过滤件(12);所述弹性过滤件(12)用于过滤毛羽、昆虫及大颗粒杂质等;所述弹性过滤件(12)在进风或出风时可进行抖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4)包括增压泵体(41)、第二管道(42)、第三管道(43);所述第二管道(42)和第三管道(43)分别连接到增压泵体(41)两个端口;所述第二管道(42)与进气管道(1)连通;所述第三管道(43)通过三通阀(44)与第一管道(5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烟雾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4)还包括驱动电机(45),所述驱动电机(45)与增压泵体(41)传动配合;所述驱动电机(45)通过弹性件(4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关平黄益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致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