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流电池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结构,特别涉及液流电池流动方式以及构成。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人类进入新世纪,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化石能源过度开采,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环境问题频发,已经到了各国政府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到政府的工作中。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离不开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只有依靠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大规模并网会导致电网的瘫痪,因此需要一种中间装置来消减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储能技术应运而生,通过能源的及时储存和释放来抵消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进而提高电能质量。储能技术中的化学储能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以传统的铅蓄电池和锂电池为主,已经建设了几百兆瓦的储能电站。但是其安全性却成为了该类储能电站最大的隐患,尤其近年来起火爆炸事件频发,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液流电池电解液不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包括依次层叠的正极侧电池端板、正极集流板、正极分流电极框、多孔材料的正极电极、正极汇流电极框、离子传导膜、负极汇流电极框、多孔材料的负极电极、负极分流电极框、负极集流板、负极电池端板;正极分流电极框和负极分流电极框分别为一平板,于平板靠近正极电极一侧与正极电极接触区域设有作为电解液流道的凹槽;于正极分流电极框上设有作为正极电解液入口的通孔和作为正极电解液出口的通孔,正极电解液入口与正极分流电极框上的电解液流道相连通,正极电解液入口与正极侧电池端板上的正极电解液进口相连通;于负极分流电极框上设有作为负极电解液入口的通孔和作为负极电解液出口的通孔,负极电解液入口与负极分流电极框上的电解液流道相连通,负极电解液入口与负极侧电池端板上的负极电解液进口相连通;正极汇流电极框和负极汇流电极框分别为一平板,于平板与正极电极接触区域设有作为电解液流道的通孔;于正极汇流电极框上设有作为正极电解液流出口的通孔,正极电解液流出口与正极汇流电极框上的电解液流道的通孔相连通,正极电解液流出口与正极分流电极框上的正极电解液出口以及正极侧电池端板上的正极电解液排出口相连通;于负极汇流电极框上设有作为负极电解液流出口的通孔,负极电解液流出口与负极汇流电极框上的电解液流道的通孔相连通,负极电解液流出口与负极分流电极框上的负极电解液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锋,邢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