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34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背板,涉及太阳能组件技术领域,包括背板粘结胶、紫外过滤层、间隔粘胶层、耐候隔水层、三维结构反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反射层通过制备三维微孔,内层微米级三维孔结构可高效反射全波段的太阳光,从而降低背板空间积蓄热量,反射回去的太阳光二次发电也提升了发电效率;同时微孔内采用水凝胶作为内置核;利用水凝胶低温吸水、高温蒸发的能力,进行蒸发冷却散热;双重结构显著降低背板热量;外层单面富集微球薄膜不仅具备红外线高发射率,同时表面膜层的耐磨性显著增强,尤其是莫来石微球的膜层,对于狭小空间或者便携式组件的野外使用来说保障了外层红外辐射功能和使用寿命。和使用寿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背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组件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背板。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专利CN106972068A所述研究表明:电池温度每上升1℃,晶硅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下降约0.4%,非晶硅电池下降大约0.1%;另外,电池在达到其运行温度上限后,电池温度每上升10℃,晶硅电池的老化速率将增加一倍。现阶段,通过综合考虑电池温度、均温效果、可靠性、简单性等因素,光伏发电主要采用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冷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制冷应用:
[0003](1)风冷:风冷分为自然对流冷却和强制对流冷却;目前,自然对流冷却主要研究提升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和增大换热面积,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散热极限;强制对流冷却中需要接入风机来提升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但此时需要综合考虑电池效率提升与风机功耗增加之间的平衡问题;
[0004](2)液冷:液冷根据工质流动方式和安放位置的不同,分为换热器式冷却、表面式冷却和浸液式冷却;换热器式冷却主要指冷却工质不直接接触光伏板,而是通过水冷换热器内部不断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将热量传递至外部环境中的散热方式;表面式冷却指通过喷淋等设备将冷却介质喷洒在光伏板表面,或直接将光伏板表面与冷却介质相接触,利用冷却介质与光伏板之间形成的对流传热带走光伏板表面热量的散热方式;此方法进一步发展出了射流冲击和微通道混合冷却的方法;液浸式冷却是指将电池浸没在静止或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中使得冷却介质与电池直接接触,并利用电池正反两面均可作为有效散热面的特点与冷却介质进行高效换热的冷却方式;
[0005](3)蒸发冷却:该方法通过与光电发电板直接接触的冷却介质发生相变,从而带走部分热量;
[0006](4)热电冷却:热电冷却是基于珀耳帖效应产生的温降来降低发热元器件的温度,若采用温控电路进行控制,温度控制可精确到0.1℃,且具有运转过程无噪声、可靠性较高等特点;
[0007]传统的主动降温系统在冷却降温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损耗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温室气体排放,寻求低能耗、环境友好的降温方式成为人们致力追求的目标;辐射冷却降温能够在不消耗任何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将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组件体外,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被动降温方式。
[0008]相对于应用环境来说,现阶段主流的设计方案集中在与发光效率和耐候性方面的研究,而散热方面更多的采用自然对流散热和表面热辐射等方式进行,其他方式虽然散热能力较强,但不适合与大面积被动散热工况;
[0009]建筑用光伏组件,其应用场景复杂,通常位于不适合双面组件发光的领域。区别于集中电站位于空旷地带对流散热能力强,建筑用光伏组件背面与建筑体相邻较近,导致自然对流散热能力较弱,背板散热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背板。
[0011]一种光伏背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背板粘结胶、紫外过滤层、间隔粘胶层、耐候隔水层、三维结构反射层;所述三维结构反射层的原料包括: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微球、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9~21,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3~5∶5~7。
[0012]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0~30%的聚丙烯酰胺、40~5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其中K+、Li+、Br

总含量为4~6mol/L;所述K+、Li+、Br

的摩尔比为:(3~6)∶1∶(2~4);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中醋酸纤维的浓度为20~25%;所述微球为二氧化硅微球或莫来石微球,粒径5~10um。
[0013]进一步的,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9,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3∶7;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0%的聚丙烯酰胺、4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其中K+、Li+、Br

总含量为4mol/L;所述K+、Li+、Br

的摩尔比为:3∶1∶2;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中醋酸纤维的浓度为20%;所述微球为莫来石微球,粒径5um。
[0014]进一步的,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21,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5∶5;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0%的聚丙烯酰胺、5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其中K+、Li+、Br

总含量为4mol/L;所述K+、Li+、Br

的摩尔比为:6∶1∶4;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中醋酸纤维的浓度为25%;所述微球为莫来石微球,粒径10um。
[0015]进一步的,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20,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4∶6;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5%的聚丙烯酰胺、4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其中K+、Li+、Br

总含量为5mol/L;所述K+、Li+、Br

的摩尔比为:4∶1∶3;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中醋酸纤维的浓度为24%;所述微球为莫来石微球,粒径5um。
[0016]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粘结胶和间隔粘胶层均为EVA膜层,所述紫外过滤层为PVDF膜层,所述耐候隔水层为PET膜层。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三维结构反射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将聚丙烯酰胺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继续搅拌均匀,得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
[0019]步骤二:将醋酸纤维溶解到丙酮中,得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
[0020]步骤三:先将微球加入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中,搅拌处理后,再加入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继续搅拌均匀,得到基料;
[0021]步骤四:通过喷涂机将步骤三中的基料喷涂在耐候隔水层上,在40~50℃条件下,蒸发丙酮8~12分钟,在耐候隔水层表面形成三维结构反射层;喷涂厚度在10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包括背板粘结胶、紫外过滤层、间隔粘胶层、耐候隔水层、三维结构反射层;所述三维结构反射层的原料包括: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微球、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9~21,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3~5∶5~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0~30%的聚丙烯酰胺、40~5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其中K+、Li+、Br

总含量为4~6mol/L;所述K+、Li+、Br

的摩尔比为:(3~6)∶1∶(2~4);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中醋酸纤维的浓度为20~25%;所述微球为二氧化硅微球或莫来石微球,粒径5~10u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9,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3∶7;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0%的聚丙烯酰胺、4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其中K+、Li+、Br

总含量为4mol/L;所述K+、Li+、Br

的摩尔比为:3∶1∶2;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中醋酸纤维的浓度为20%;所述微球为莫来石微球,粒径5u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21,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5∶5;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30%的聚丙烯酰胺、5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Fe(CN)
64

的化合物,其中K+、Li+、Br

总含量为4mol/L;所述K+、Li+、Br

的摩尔比为:6∶1∶4;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中醋酸纤维的浓度为25%;所述微球为莫来石微球,粒径10u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20,所述醋酸纤维的丙酮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重量比为:4∶6;所述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5%的聚丙烯酰胺、40%的去离子水,其余为含有K+、Li+、Br

、Fe(CN)
6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景钊吴文雄吴明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东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