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车载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制造业的逐渐发展,以及民众购买力的逐渐提升,汽车的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而人们对于汽车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希望车辆能够有更好的乘坐舒适度,或希望车厢内能有更舒适的环境。
[0003]在这种大趋势下,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应运而生,这种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相比于之前的单温区自动空调来说,能够在车内制造多个不同温度的区域,更好地满足车内每个乘员对温度的不同需求。
[0004]然而,现有的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仍需用户手动设置空调温度,对于不熟悉空调操作方式的老人或小孩来说,可能无法及时调整至适宜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温度调节的准确性。
[0006]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控制方法,方法包括:r/>[0008]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多温区自动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获取乘员的体表温度;将所述体表温度和适宜温度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和所述乘员对应的空调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左侧A柱、右侧A柱、左侧B柱和右侧B柱上,设置在所述左侧A柱上的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驾驶员的体表温度,设置在所述右侧A柱上的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副驾驶的体表温度,设置在所述左侧B柱上的第三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后排左侧乘员的体表温度,设置在所述右侧B柱上的第四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后排右侧乘员的体表温度,和所述驾驶员对应的空调出风口是设置在仪表台左侧的至少两个空调出风口,和所述副驾驶对应的空调出风口是设置在仪表台右侧的至少两个空调出风口,和所述后排左侧乘员对应的空调出风口是设置在扶手箱左后侧的空调出风口,和所述后排右侧乘员对应的空调出风口是设置在扶手箱右后侧的空调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和所述乘员对应的空调出风口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体表温度小于所述适宜温度时,判断所述适宜温度和所述体表温度的温度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切换至制热模式,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温度调整至第一温度,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风量调整至第一风量,或,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切换至制热模式,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温度调整至第二温度,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风量调整至第二风量,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风量大于所述第一风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和所述乘员对应的空调出风口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体表温度大于所述适宜温度时,判断所述体表温度和所述适宜温度的温度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切换至制冷模式,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温度调整至第三温度,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风量调整至第一风量,或,当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切换至制冷模式,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温度调整至第四温度,将和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空调出风口的风量调整至第二风量,其中所述第四温度低于所述第三温度,所述第二风量大于所述第一风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车内摄像头获取所述乘员的脸部图像;根据所述脸部图像的图像特征确定所述乘员的年龄段;根据所述年龄段确定对应的所述适宜温度,其中所述年龄段类型包括儿童、青年和老
年,和所述儿童、所述青年以及所述老年对应的所述适宜温度依次升高。6.一种车载多温区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陈信强,王金龙,杜大宝,吴祥旭,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