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972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8
本公开关于一种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其中,充电架构包括:收发模组、电荷泵模组和电池,电荷泵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并联连接,其中,收发模组与外接电源或外接受电设备连接,电荷泵模组分别与收发模组和电池连接,电荷泵模组包括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和反向供电工作模式。本公开构建了一种大功率的单电芯充电架构,可实现多种充电功能,提高充电速度和效率,而在电池端,由于不再需要电池连接器连接两个电芯,从而大幅提高电池容量以及降低电池的体积。池的体积。池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通常配合充电器适用,大多数的终端设备依靠充电电池实现续航,随着电池与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充电速度和充电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电池采用双电芯架构的大功率充电方案,该方案成本较高且电池容量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以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容量。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架构,包括:收发模组、电荷泵模组和电池,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并联连接,其中,所述收发模组与外接电源或外接受电设备连接;所述电荷泵模组分别与所述收发模组和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和反向供电工作模式。
[000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组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时,所述收发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模组、电荷泵模组和电池,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并联连接,其中,所述收发模组与外接电源或外接受电设备连接;所述电荷泵模组分别与所述收发模组和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和反向供电工作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组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时,所述收发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外接电源的输入电压,所述电荷泵模组用于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一目标电压后输出至所述电池;所述收发模组与所述外接受电设备连接时,所述电荷泵模组用于将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目标电压后输出至所述收发模组,所述收发模组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输出至所述外接受电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与系统电压端口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组包括有线收发模组和无线收发模组;则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检测端与所述有线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检测端与所述无线收发模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有线收发模组是否有输入信号,所述第二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收发模组是否有输入信号;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所述有线收发模组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以及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所述无线收发模组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有线收发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有线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
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无线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6

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中的一个检测端有输入信号且另一个检测端无输入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中,与有输入信号的所述一个检测端对应的一个开关模块导通;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开关模块导通时,控制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平王彦腾王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