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立柱翻转架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立柱翻转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工程领域,目前所采用的主流结构为预制拼装桥梁结构,在施工时需要运用预制立柱,将预制立柱翻转时首先需将预制立柱水平放置在缓冲布卷上,缓冲布卷设置在地基较好的地面上或路基箱板上,而后在预制立柱的顶吊点安装吊机,通过吊机将预制立柱吊起进行翻转作业,此时预制立柱的重量作用在预制立柱的最下缘翻转点上,传统预制立柱翻转点位置没有设置外露的预埋钢筋。
[0003]基于专利CN108999077A公开的环缝式连接预制立柱构造,设置有外露的预埋钢筋,且为了保证对预制立柱进行吊装定位的受力稳定,在预制立柱的端部设置缩进段。但即使如此,若采用传统的预制立柱翻转方法,仍存在预制立柱在翻转时受力点不明、易发生倾覆的缺陷,同时导致预制立柱端部的预留钢筋及缩进段的混凝土易破损以及露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预制立柱在翻转时受力点不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立柱翻转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立柱翻转架包括支撑部件与加强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内具有活动腔,所述加强部件位于所述活动腔内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内,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活动腔相连通;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制立柱的预留钢筋通过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活动腔内;S2、通过吊机对所述预制立柱进行竖向翻转,以使所述预制立柱的主受力点由所述预制立柱翻转架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立柱翻转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内侧钢板、外侧钢板、底钢板和顶钢板,四者围合形成所述活动腔,所述加强部件设为十字钢板,所述内侧钢板的下方设有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步骤S2具体为:翻转过程中,主受力点由所述底钢板与所述外侧钢板交界处逐步转变为所述顶钢板与所述内侧钢板的交界处;待所述预制立柱翻转架的受力点与所述预制立柱的质心在垂直方向处于同一直线时,降低对所述预制立柱的翻转速度以减小晃动幅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立柱翻转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立柱的前端设有缓冲布卷,所述预制立柱的底部设有核心块,在所述步骤S1之后及所述步骤S2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S3、在所述预制立柱翻转架与所述核心块接触的所述顶钢板及所述内侧钢板设置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可粘贴橡胶;S4、紧邻所述外侧钢板的位置放置所述缓冲布卷,放置位置为所述预制立柱翻转完成后的正下方,使得所述预制立柱翻转后能够压设于所述缓冲布卷上;S5、在所述预制立柱的端部的吊点安装吊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立柱翻转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在S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6、待所述预制立柱在翻转过程中超过失稳临界值后,所述受力点由所述预制立柱翻转架逐步转移至所述缓冲布卷上,所述核心块逐步接触所述缓冲布卷;S7、待所述预制立柱翻转至所述核心块的底面垂直接触于所述缓冲布卷后,利用所述吊机逐步提升所述预制立柱;S8、拆卸所述预制立柱翻转架。5.一种预制立柱翻转架,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预制立柱的翻转,所述预制立柱翻转架包括支撑部件与加强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罩设于所述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劼,胡晓辉,吴浩,刘佳,陈磊磊,王浩,尤卫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