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压力发电模块及安装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17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浪压力发电模块及安装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外壳内部设置环状的线圈支架,线圈缠绕在线圈支架上,外壳的顶部开有通孔,弹性支架顶部与顶托板底部边缘连接,底部与外壳顶部的通孔连接,顶托板底面中心连接着永磁挂架,永磁挂架底部挂有数个长条形永磁块;长条形永磁块通过在外壳中上下移动,使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在永磁块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发电。将海浪能转化为电能的模块,并与防波堤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的防波堤结构,该结构充分的结合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浪压力发电模块的特点,在能够发挥防波堤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收集利用海浪能资源的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浪压力发电模块及安装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波堤,尤其是一种浪压力发电模块及安装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

技术介绍

[0002]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如何高效的开发利用海洋能源,已经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也逐步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但由于海洋资源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截至目前,海洋资源开发仍较为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浪压力发电模块及安装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利用近海波浪能转换为电能。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浪压力发电模块,包括外壳、顶托板、弹性支撑、永磁挂架、永磁块、线圈支架、线圈,外壳内部设置环状的线圈支架,线圈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上,在环状的线圈支架内侧空腔对应的外壳的顶部开有通孔,弹性支架顶部与顶托板底部边缘连接,底部与外壳顶部的通孔连接,顶托板底面中心连接着永磁挂架,永磁挂架底部挂有数个长条形永磁块;长条形永磁块通过通孔悬挂在外壳中并能随着弹性支架的压缩在外壳中上下移动,使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在永磁块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发电。
[0005]所述顶托板为圆形薄钢板,弹性支架为环形且内部均匀设置弹簧。
[0006]一种安装上述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包括破浪块、止浪板、止水带和浪压力发电模块,破浪块为正六棱柱,与底部的正六边形的止浪板垂直刚性连接,止浪板每个角下方与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顶托板连接,发电模块起到支撑止浪板的作用,相邻止浪板之间设置止水带,在起到止水作用的同时柔性连接相邻止浪板,多块止浪板拼接形成防波堤上游面结构。
[0007]所述顶托板为圆形薄钢板,顶面与三个相邻的止浪板连接,三个止浪板均匀地压在顶托板顶面,浪压力发电模块布置在止浪板与相邻止浪板拼接的角点处,浪压力发电模块顶部支撑止浪板,底部固定于混凝土垫层上,每个发电模块的进出线缆通过混凝土垫层内的预埋电缆管与设置在堤顶防浪墙下游的电缆沟内的控制箱连接,混凝土垫层下游依次设置过渡区和回填区,构成防波堤的主体结构。
[0008]所述破浪块规则排列在防波堤的上游迎水面,与止浪板垂直刚性连接,将作用其表面方向不确定的海浪力转为与沿止浪板法向方向的压力。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将海浪能转化为电能的模块,并与防波堤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的防波堤结构,该结构充分的结合了本专利技术浪压力发电模块的特点,在能够发挥防波堤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收集利用海浪能资源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浪压力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浪压力发电模块的使用结构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防波堤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浪压力发电模块,包括外壳8、顶托板5、弹性支撑6、永磁挂架7、永磁块9、线圈支架11、线圈10,外壳8内部设置环状的线圈支架11,线圈10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11上,在环状的线圈支架内侧空腔对应的外壳8的顶部开有通孔,弹性支架6顶部与顶托板5底部边缘连接,底部与外壳8顶部的通孔连接,顶托板5底面中心连接着永磁挂架7,永磁挂架7底部挂有数个长条形永磁块9;长条形永磁块9通过通孔悬挂在外壳8中并能随着弹性支架6的压缩在外壳8中上下移动,使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11上的线圈10在永磁块9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发电。
[0017]优选,所述顶托板5为圆形薄钢板,弹性支架为环形且内部均匀设置弹簧。
[0018]如图2、3所示,一种安装上述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包括破浪块1、止浪板2、止水带3和浪压力发电模块4,破浪块为正六棱柱,与底部的正六边形的止浪板2垂直刚性连接,止浪板2每个角下方与浪压力发电模块4的顶托板5连接,发电模块起到支撑止浪板的作用,相邻止浪板2之间设置止水带3,在起到止水作用的同时柔性连接相邻止浪板,多块止浪板3拼接形成防波堤上游面结构。
[0019]优选,所述顶托板5为圆形薄钢板,顶面与三个相邻的止浪板2连接,三个止浪板2均匀地压在顶托板顶面,浪压力发电模块4布置在止浪板与相邻止浪板拼接的角点处,浪压力发电模块顶部支撑止浪板,底部固定于混凝土垫层13上,每个发电模块的进出线缆通过混凝土垫层内的预埋电缆管12与设置在堤顶防浪墙16下游的电缆沟内的控制箱17连接,混凝土垫层下游依次设置过渡区14和回填区15,构成防波堤的主体结构。
[0020]所述破浪块1规则排列在防波堤的上游迎水面,与止浪板2垂直刚性连接,将作用
其表面方向不确定的海浪力转为与沿止浪板法向方向的压力。
[0021]具体地说,所述破浪块1与止浪板2垂直刚性连接,相邻止浪板2之间设置止水带3,起到止水作用,在止浪板2的角点的底面设置发电模块4。发电模块4由顶托板5、弹性支撑6、永磁挂架7、永磁块9、外壳8、线圈支架11、线圈10等组成,每个顶托板5顶面均匀顶托着三个相邻的止浪板3的角点,顶托板5底面中心连接着永磁挂架7,永磁挂架7底部挂有数个长条形永磁块9,弹性支架6为环形,其顶部与顶托板5边缘连接,底部与外壳8连接,外壳内部设置了环状的线圈支架11,线圈10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11上。破浪块1设置朝向迎水面,在海浪的作用下,将浪压力传递给止浪板2,使止浪板2有垂直向下的趋势,顶托板5在止浪板2的压力下连同永磁支架7及永磁块9向下运动,而在顶托板5底部周边连接的弹性支撑6会在浪压力减弱后反推着顶托板5及与顶托板5连接的永磁支架7及永磁块9向上运动,直至恢复至原始平衡。固定且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上11的线圈10在永磁块9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发电。所述防波堤是以破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压力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8)、顶托板(5)、弹性支撑(6)、永磁挂架(7)、永磁块(9)、线圈支架(11)、线圈(10),外壳(8)内部设置环状的线圈支架(11),线圈(10)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11)上,在环状的线圈支架内侧空腔对应的外壳(8)的顶部开有通孔,弹性支架(6)顶部与顶托板(5)底部边缘连接,底部与外壳(8)顶部的通孔连接,顶托板(5)底面中心连接着永磁挂架(7),永磁挂架(7)底部挂有数个长条形永磁块(9);长条形永磁块(9)通过通孔悬挂在外壳(8)中并能随着弹性支架(6)的压缩在外壳(8)中上下移动,使均匀缠绕在线圈支架(11)上的线圈(10)在永磁块(9)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发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浪压力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板(5)为圆形薄钢板,弹性支架为环形且内部均匀设置弹簧。3.一种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浪压力发电模块的防波堤,其特征在于,包括破浪块(1)、止浪板(2)、止水带(3)和浪压力发电模块(4),破浪块为正六棱柱,与底部的正六边形的止浪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玺张忠辉李庆铁余洋李昂周宏民魏琳帆薛立宇郝雪航周武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