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696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包括:屏蔽壳体,设置于电磁流量检测装置的外部;散热通道,设置于屏蔽壳体的内侧壁上;供液装置,与散热通道的首尾连接,用于向散热通道内供给冷却液;驱动轴,设置于待测流量的输送管道且与供液装置驱动连接,被配置为在输送管道内部有流体通过时能够驱动驱动轴转动以驱动供液装置工作,通过屏蔽壳体能够将电磁流量检测装置外部的电磁进行屏蔽,保证电磁流量检测装置检测的精度,通过在屏蔽壳体内侧壁设置散热通道,在输送管道内有流动介质通过时,流动介质能够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供液装置工作向散热通道内泵送冷却介质,从而对屏蔽壳体内部散热,避免在壳体上设置孔缝引起漏磁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防电磁干扰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检测是目前流量检测领域常用的检测技术,采用该方式进行流量检测的可测流量范围大,但是由于其工作是要利用导电流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电动势来检测流体流量的大小,因此,外部磁场的干扰对其检测精度会产生影响。
[0003]对此,现在常用的电磁屏蔽措施为在电磁流量检测装置外部添加屏蔽壳体,但是在添加屏蔽壳体后势必会影响检测装置的散热,散热和电磁屏蔽是电气外壳的一对矛盾设计,根据电磁场理论,全封闭电气外壳结构的电磁屏蔽效能最好,但功率器件等产生热量会导致设备内部过热,因此,需要在电气外壳上开孔或开缝,以满足散热和电磁屏蔽要求。然而,电气外壳上的孔缝虽然能够解决散热问题和显示问题,外部的电磁会通过孔缝泄漏到壳体内部,还会对流量检测装置产生一定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通过设置屏蔽壳体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壳体(1),设置于电磁流量检测装置(8)的外部;散热通道(2),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1)的内侧壁上;供液装置(3),与所述散热通道(2)的首尾连接,用于向所述散热通道(2)内供给冷却液;驱动轴(4),设置于待测流量的输送管道(9)且与所述供液装置(3)驱动连接,被配置为在输送管道(9)内部有流体通过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轴(4)转动以驱动所述供液装置(3)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输送管道(9)内部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驱动轴设置于输送管道(9)上位于电磁流量检测装置(8)的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2)自所述屏蔽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屏蔽壳体(1)的另一端,且所述散热通道沿螺旋线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1)的内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流量检测防干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齿轮(41),所述供液装置(3)包括从动轴(31),所述从动轴(3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齿轮(32),所述屏蔽壳体(1)上设置有中间轴(11),所述中间轴(11)的端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32)之间的中间齿轮(110),所述中间轴(11)被配置为在所述屏蔽壳体(1)内部温度在预定值以上时,所述中间轴(11)能够沿其轴向运动,以使所述中间齿轮(11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1)和所述第二齿轮(32),并在所述屏蔽壳体(1)内部温度低于所述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守鑫刘宽葛利军范晓男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市精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