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859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涉及乳房塑形装置领域,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部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相背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圈;每个所述支撑圈前端面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圈,且每个连接圈前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塑形罩体,两个支撑圈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机构与连接板的配合,从而使得本乳房塑形器上的两个塑形罩体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不同距离的乳房进行灵活调节,从而提高了本乳房塑形器的实用;解决了传统的乳房塑形器在使用时,难以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的女士将两个塑形罩之间的距离进行灵活调节,从而降低了乳房塑形器的实用性的问题。房塑形器的实用性的问题。房塑形器的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乳房塑形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美女士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爱美女士开始做乳房手术,乳房手术,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手术,而目前在对术后乳房进行塑形时,一般会用到乳房塑形器。
[0003]传统的乳房塑形器在使用时,通常是直接通过连接带连接在一起,将乳房塑形器戴在胸部,而传统的乳房塑形器在面临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的女士时,由于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的女士的两个乳房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得传统的乳房塑形器上的两个塑形罩之间的距离难以根据不同距离的乳房进行灵活调节,从而降低了乳房塑形器的实用性,再者就是,传统的乳房塑形器在塑形期间,由于术后乳房需要经常进行上药,而每次上药时,需要将整个乳房塑形器从胸部解开取下,从而降低了乳房塑形器在乳房上药时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以解决传统的乳房塑形器在使用时,难以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的女士将两个塑形罩之间的距离进行灵活调节,从而降低了乳房塑形器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具体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部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相背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圈;每个所述支撑圈前端面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圈,且每个连接圈前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塑形罩体,两个支撑圈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带;每个所述连接圈前端面上部均安装有一个插接部;所述连接套前端面设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前侧设有限位部,每个所述塑形罩体上均设有一个充气式加固部。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后端面设有海绵垫,且连接套内部中侧设有隔板,并且连接套内部通过隔板形成两个滑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圈前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左端面开设有矩形插口,所述支撑圈一侧设有滑动板,且滑动板与连接套上其中一个滑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前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调节插孔,所述支撑圈后端面设有海绵垫圈,且海绵垫圈后端面与海绵垫后端面平齐。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包括滑动筒、滑动块和拉动杆,所述滑动筒固定连接在连接圈前端面上部,且滑动筒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尾端设有贯穿滑动筒尾部的拉动杆,且拉动杆外部位于滑动筒内部套接有弹簧;所述滑动块头端后侧棱角设为倒角。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式加固部包括手捏充气球、输气管和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为碗状结构,且充气气囊下端连接有贯穿塑形罩体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手捏充气球。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匚字形支撑板、活动板、滑动导杆、插接杆、拉杆和卡接板,所述匚字形支撑板固定连接在连接套前端面,且匚字形支撑板内侧通过四根滑动导杆滑动连接有活动板,并且活动板前端面与四根滑动导杆后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滑动导杆外部位于活动板前侧均套接有弹簧;所述活动板后侧面设有两根插接杆,且两根插接杆后端贯穿连接套前侧壁;所述活动板前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匚字形支撑板前侧壁的拉杆,且拉杆前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板,并且卡接板前端面呈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矩形卡接口。
[0011]进一步的,当所述限位机构处于限位状态时,两根插接杆后端分别与两个滑动板上开设的调节插孔插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匚字形卡接板、矩形通口和弹性卡扣,所述匚字形卡接板固定连接在匚字形支撑板前端面中部,且匚字形卡接板前端面呈上下对称状开设有两个矩形通口;每个所述矩形通口内部均设有一根竖向滑杆,且每根竖向滑杆外部均套接有一个弹簧,每个矩形通口内部均通过竖向滑杆滑动连接有一个弹性卡扣。
[0013]进一步的,当所述限位部处于限位状态时,两个弹性卡扣分别与卡接板上开设的两个矩形卡接口卡接。
[0014]进一步的,当所述连接圈在支撑圈前侧处于限位状态时,滑动块头端与连接板上开设的矩形插口插接。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机构与连接板的配合,能够根据术后女士乳房之间距离将两个塑形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调节时,只需将卡接板向前拉动,使两根插接杆后端分别从两个滑动板上开设的调节插孔内部拔出,然后将两个支撑圈带着两个连接圈和两个塑形罩体同时向相对或者向相背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塑形罩体之间的距离得到调节,调节好后,再通过插接杆插入至调节插孔内部对其进行限位即可,从而使得本乳房塑形器上的两个塑形罩体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不同距离的乳房进行灵活调节,从而提高了本乳房塑形器的实用。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充气式加固部的设置,可通过充气气囊内部对女士乳房进行定型,且可根据术后乳房大小将充气气囊的膨胀状态进行调节,调节时,当术后乳房较小时,可通过手动捏动手捏充气球,使外部空气经输气管进入到充气气囊内部,从而使得充气气囊得到充气作用,从而使充气气囊开始膨胀,从而能够进一步对术后较小的乳房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本乳房塑形器的适用性。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板与插接部的配合,当本乳房塑形器佩戴好后,需要对乳房进行上药时,首先将拉动杆向尾端拉动,从而带着滑动块向尾端移动,从而使滑动块头端与连接板上开设的矩形插口失去卡接关系,然后将连接圈从支撑圈上转动打开,使术后乳房失去遮挡作用,然后再对术后乳房进行上药即可,且整个上药过程中,由于无需将整个乳房塑形器解开拆下也能够完成对术后乳房的上药工作,从而提高了本乳房塑形器在乳房上药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圈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插接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气式加固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套和限位机构拆分后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限位部和限位机构拆分后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匚字形卡接板和弹性卡扣拆分后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列表
[0033]1、连接套;101、海绵垫;102、隔板;2、支撑圈;201、连接板;202、滑动板;203、调节插孔;204、海绵垫圈;3、连接带;4、插接部;401、滑动筒;402、滑动块;403、拉动杆;5、充气式加固部;501、手捏充气球;502、输气管;503、充气气囊;6、限位机构;601、匚字形支撑板;602、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1);所述连接套(1)内部上下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板(201),且两个连接板(201)相背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圈(2);每个所述支撑圈(2)前端面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圈(7),且每个连接圈(7)前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塑形罩体(9),两个支撑圈(2)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带(3);每个所述连接圈(7)前端面上部均安装有一个插接部(4);所述连接套(1)前端面设有限位机构(6),且限位机构(6)前侧设有限位部(8),每个所述塑形罩体(9)上均设有一个充气式加固部(5)。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后端面设有海绵垫(101),且连接套(1)内部中侧设有隔板(102),并且连接套(1)内部通过隔板(102)形成两个滑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2)前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1),且连接板(201)左端面开设有矩形插口,所述支撑圈(2)一侧设有滑动板(202),且滑动板(202)与连接套(1)上其中一个滑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202)前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调节插孔(203),所述支撑圈(2)后端面设有海绵垫圈(204),且海绵垫圈(204)后端面与海绵垫(101)后端面平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4)包括滑动筒(401)、滑动块(402)和拉动杆(403),所述滑动筒(401)固定连接在连接圈(7)前端面上部,且滑动筒(40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402),所述滑动块(402)尾端设有贯穿滑动筒(401)尾部的拉动杆(403),且拉动杆(403)外部位于滑动筒(401)内部套接有弹簧;所述滑动块(402)头端后侧棱角设为倒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术后乳房塑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加固部(5)包括手捏充气球(501)、输气管(502)和充气气囊(503),所述充气气囊(503)为碗状结构,且充气气囊(503)下端连接有贯穿塑形罩体(9)的输气管(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娟熊小玉李月梅齐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