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取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76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取暖结构,包括两片封装布料、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和碳纳米管薄膜,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连接导线,所述封装布料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绝缘贴和对应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绝缘贴,且第一绝缘贴和第二绝缘贴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三绝缘贴,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封闭在第一绝缘贴和第三绝缘贴之间,所述第一绝缘贴和第三绝缘贴相互贴合,提高密封性,延长电取暖结构的使用寿命。延长电取暖结构的使用寿命。延长电取暖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取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服装电取暖
,更优选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于衣服中的电取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运用在服饰上的电取暖结构中使用的一般是碳纤维发热条或金属发热条,其发热时单根发热条的有效发热面积非常有限,需要在同一部位连接多根发热条,结构复杂,导致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较差,且电取暖结构的表面会存在多条因发热条而产生的条形凸起,若将上述电取暖结构应用在取暖衣物中,具有几个问题:一是电取暖结构表面不平整,穿戴衣物时影响穿戴者的穿戴体感;二是在清洗衣物时,对衣物的揉搓会导致电取暖结构的密封性降低,缩短其使用寿命,衣物的多次清洗后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将发热条改成柔性的发热片,如公开号为CN215734897U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导光条交互的柔性电加热装置,其使用的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和碳纳米管薄膜,可有效增加有效发热面积,表面相对平整,且结构简单。
[0004]申请人认为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发热结构能够运用在衣物中,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结构并不能直接应用在衣物中,其密封性有可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适应衣物的多次清洗而保证穿戴者的安全,因此,申请人对上述电取暖结构进行密封性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可用于衣物上且密封性好的电取暖结构,延长电取暖结构的使用寿命,保证衣物穿戴者的安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取暖结构,包括两片封装布料、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和碳纳米管薄膜,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连接导线,所述封装布料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绝缘贴和对应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绝缘贴,且第一绝缘贴和第二绝缘贴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三绝缘贴,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封闭在第一绝缘贴和第三绝缘贴之间,所述第一绝缘贴和第三绝缘贴相互贴合。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三柔性电路板其中一端的一侧上,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其中一端的另一侧与碳纳米薄膜相抵触,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导线,且封闭在第一绝缘贴和第一柔性电路板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上包裹有保护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通槽,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若干导线接头,若干所述导线接头均位于通槽处。
[0010]进一步地,连接用的若干所述导线上包裹有编织绳套,且若干所述导线并排与编织绳套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侧上均设置有支撑部。
[0012]一种拥有若干电取暖结构的衣物,所述衣物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电取暖结构,若干所述电取暖结构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若干所述电取暖结构分别位于衣物的后幅和两侧的前幅,所述衣物其中一侧的前幅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上设置有电源接头。
[0013]进一步地,所述衣物的前幅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支撑片,所述控制开关连接与橡胶支撑片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取暖结构上覆盖有固定衣片,所述固定衣片缝纫连接在衣物上,固定衣片与衣物内侧之间形成电取暖结构的放置腔,且电取暖结构上封装布料的外缘缝纫连接在固定衣片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底部设置一层第一绝缘贴,并在第一柔性电路板两端与导线连接处覆盖一层第二绝缘贴,通过第一绝缘贴和第二绝缘贴将连接处密封,从而提高电取暖结构的整体密封效果,将其设置在衣物中后,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取暖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导线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取暖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拥有若干电取暖结构的衣物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导线上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第一柔性电路板;2.第二柔性电路板;3.第三柔性电路板;4.碳纳米管薄膜;5.第一绝缘贴;6.第二绝缘贴;7.温度传感器;8.编织绳套;9.封装布料;10.通槽;11.导线接头;12.支撑部;13.保护胶;14.衣物;15.控制开关;16.橡胶支撑片;17.魔术贴;18.固定块;19.固定衣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3]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优选的限定。
[0024]参照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一种电取暖结构,包括两片封装布料9、第一柔性电路板1、第二柔性电路版2、温度
传感器7和碳纳米管薄膜4,所述碳纳米管薄膜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和第二柔性电路版2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的两端连接导线。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封装布料9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绝缘贴5和对应第二柔性电路版2的第二绝缘贴6,且第一绝缘贴5和第二绝缘贴6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和第二柔性电路版2,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的两端设置有第三绝缘贴,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的两端封闭在第一绝缘贴5和第三绝缘贴之间,所述第一绝缘贴5和第三绝缘贴相互贴合。
[0028]先将第一绝缘贴5和第二绝缘贴6粘贴在其中一片封装布料9的指定位置上,然后将连接了碳纳米管薄膜4的第一柔性电路板1和第二柔性电路版2分别放置在第一绝缘贴5和第二绝缘贴6上,并粘贴,再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两端的与导线连接处覆盖第三绝缘贴,使第三绝缘贴同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和第一绝缘贴5密封粘贴,最后将另一片封装布料9覆盖在最上方,并使其与其中一片封装布料9相互粘贴,且粘贴完全排出两片封装布料9之间的空气,形成封装。
[0029]通过第一绝缘贴5和第二绝缘贴6提高柔性电路板与封装布料9之间的连接强度,又通过第三绝缘贴来提高第一柔性电路板1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取暖结构,包括两片封装布料、第一柔性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和碳纳米管薄膜,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连接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布料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绝缘贴和对应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绝缘贴,且第一绝缘贴和第二绝缘贴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三绝缘贴,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封闭在第一绝缘贴和第三绝缘贴之间,所述第一绝缘贴和第三绝缘贴相互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三柔性电路板其中一端的一侧上,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其中一端的另一侧与碳纳米薄膜相抵触,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导线,且封闭在第一绝缘贴和第一柔性电路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取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上包裹有保护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取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龙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云龙服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