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674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涉及穿刺器领域。包括第一穿刺器和负压吸引系统,第一穿刺器与负压吸引系统相连接使烟雾排出体外;第一穿刺器包括第一穿刺杆体,第一穿刺杆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穿刺杆体的顶端设置有排烟口,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控流体,控流体用于对第一进气口进行遮挡;排烟口处设置有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用于采集排烟口处的烟雾浓度,基于采集的烟雾浓度调整控流体对第一进气口的遮挡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穿刺器内设置烟雾传感器实时检测腔内烟雾浓度,第二穿刺器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内腔气压,第二穿刺器内还设置气体加热加湿装置,将二氧化碳加热到近似人体体温的温度,并使气体保持湿润。润。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穿刺器
,特别是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在临床医疗中,某些手术过程会烧灼或电凝人体组织,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水蒸气,这种有机物燃烧产生的烟雾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并且烟雾会影响医生的手术视野。目前临床使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通过软管连接腹腔镜手术穿刺器,打开穿刺器的排气阀直接排除烟雾。排气阀由人工控制,这可能导致烟雾浓度过大时,不能及时调整排气阀的开度,使得烟雾不能及时排出,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0004]同时,在腹腔镜手术中,由于人体的器官或者其他组织是挤压在一起的,为了有足够的手术空间,需要气腹机提供气压,将内腔撑大,以便提供合适的手术空间和手术视野。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临床使用气腹机为内腔供气,医生手动控制充气阀门来控制内腔气压,这会导致内腔气压不稳定,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专利技术人还发现,目前临床使用的气腹机供给的二氧化碳比较干燥,气态二氧化碳进入到患者腹腔后也会导致病灶组织缺水,影响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在用于排烟的穿刺器内设置了烟雾传感器,实时检测腔内烟雾浓度,根据烟雾浓度可自动加大或减小排烟力度,防止排烟力度太小导致烟雾不能及时排出,或者排烟力度过大导致腹腔内压力减小的问题,同时用于供气的穿刺器内设置了压力传感器来实时检测内腔气压,并将检测信号反馈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进而控制电动充气阀门,形成闭环控制,使内腔气压保持稳定;用于供气的穿刺器内还设置了气体加热加湿装置,将二氧化碳加热到近似人体体温的温度,并使气体保持湿润,防止病灶组织缺水,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穿刺器和负压吸引系统,所述第一穿刺器与负压吸引系统相连接使烟雾排出体外;所述第一穿刺器包括第一穿刺杆体,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顶端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控流体,所述控流体用于对第一进气口进行遮挡;所述排烟口处设置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用于采集排烟口处的烟雾浓度,基于采集的烟雾浓度调整控流体对第一进气口的遮挡程度。
[0008]优选的,所述控流体包括控流基体和设置于控流基体上的遮挡件,所述控流基体的形状与第一穿刺杆体末端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遮挡件可沿第一穿刺杆体轴向上下移动,对第一进气口进行遮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末端还设置有第一控制仓和第一电池仓,所述第一控制仓内设置有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遮挡件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池仓内设置有供电电池,供电电池通过供电电路为第一电机和第一微处理器供电;所述第一穿刺杆体内设置有电缆通道,所述电缆通道内设置有电缆,所述烟雾传感器通过电缆与第一微处理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和遮挡件分别设置有多个,且第一进气口与遮挡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遮挡件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端密封盖。
[0011]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穿刺器、进气管和供气装置,所述第二穿刺器通过进气管与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穿刺器包括穿刺外管和套设于穿刺外管内部的穿刺内管,穿刺内管中央设置有器械通道,穿刺外管和穿刺内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穿刺内管和穿刺外管之间的空间分隔为进气通道和测压通道,所述进气管与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穿刺外管上对应于进气通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穿刺外管上对应于测压通道的位置设置有测压口;所述第二穿刺器远离测压口的一端设置有压力检测盒,所述压力检测盒与测压通道相连通,所述压力检测盒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腹腔内压力;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球状阀,所述球状阀的中央设置有通孔,基于采集的腹腔内压力对球状阀上通孔与进气管的重合度进行调节。
[0012]优选的,所述穿刺外管靠近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控制仓,所述第二控制仓内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轴与球状阀相连接;所述压力检测盒内还设置有第二微处理器和第二电池仓,所述第二电池仓内设置有供电电池,所述供电电池为第二微处理器、压力传感器和第二电机供电,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第二电机分别与第二微处理器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球状阀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轴的末端设置有方块体,所述方块体与球状阀上的卡槽相适配,方块体带动球状阀转动调节球状阀上通孔与进气管的重合度。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穿刺器靠近压力检测盒的位置设置有气体加热加湿盒,所述气体加热加湿盒内设置有加热介质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用于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所述进气管穿入气体加热加湿盒内对气体加热加湿,所述进气管穿出气体加热加湿盒后与进气通道相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气体加热加湿盒内和进气管末端分别设置有气态分离膜,所述气态分离膜允许气体通过而不允许加热介质通过。
[0016]优选的,所述穿刺外管上设置有介质管路,加热介质通过介质管路注入气体加热加湿盒内部。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针对现有腹腔镜手术中供气与排烟设备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对用于排烟的第一穿刺器和用于供气的第二穿刺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
[0019]用于排烟的第一穿刺器内设置了烟雾传感器,实时检测腔内烟雾浓度,利用控流体对第一进气口进行遮挡,基于采集的烟雾浓度调整控流体对第一进气口的遮挡程度,实现了根据烟雾浓度可自动加大或减小排烟力度;
[0020]用于供气的穿刺器内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内腔气压,进气管内设置有球状阀,球状阀的中央设置有通孔,基于采集的腹腔内压力对球状阀上通孔与进气管的重合度进行调节,便于使内腔气压保持稳定;
[0021]用于供气的第二穿刺器内还设置了气体加热加湿装置,将二氧化碳加热到近似人体体温的温度,并使气体保持湿润,防止病灶组织缺水,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022]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穿刺器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穿刺器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向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第一控制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穿刺器和负压吸引系统,所述第一穿刺器与负压吸引系统相连接使烟雾排出体外;所述第一穿刺器包括第一穿刺杆体,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顶端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控流体,所述控流体用于对第一进气口进行遮挡;所述排烟口处设置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用于采集排烟口处的烟雾浓度,基于采集的烟雾浓度调整控流体对第一进气口的遮挡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体包括控流基体和设置于控流基体上的遮挡件,所述控流基体的形状与第一穿刺杆体末端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遮挡件可沿第一穿刺杆体轴向上下移动,对第一进气口进行遮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末端还设置有第一控制仓和第一电池仓,所述第一控制仓内设置有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遮挡件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池仓内设置有供电电池,供电电池通过供电电路为第一电机和第一微处理器供电;所述第一穿刺杆体内设置有电缆通道,所述电缆通道内设置有电缆,所述烟雾传感器通过电缆与第一微处理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遮挡件分别设置有多个,且第一进气口与遮挡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遮挡件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穿刺杆体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端密封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手术气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穿刺器、进气管和供气装置,所述第二穿刺器通过进气管与供气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穿刺器包括穿刺外管和套设于穿刺外管内部的穿刺内管,穿刺内管中央设置有器械通道,穿刺外管和穿刺内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穿刺内管和穿刺外管之间的空间分隔为进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辉汤小龙杜付鑫尚雪侯振宇何庆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