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吊索和在直升机辅助下的架空线路检测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70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吊索和在直升机辅助下的架空线路检测作业方法,属于输电线路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吊索在使用时吊绳之间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所述直升机吊索包括第一机腹挂钩(1)、连接架(5)、分线支架(7)和多根吊绳(6),第一机腹挂钩(1)与连接架(5)上下设置,每根吊绳(6)的上端均与连接架(5)连接,分线支架(7)与每根吊绳(6)连接,每根吊绳(6)与分线支架(7)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所述直升机吊索含有分线支架,分线支架与每根吊绳连接,分线支架能够使每根吊绳与分线支架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避免吊绳之间相互缠绕。相互缠绕。相互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吊索和在直升机辅助下的架空线路检测作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检测辅助设备
,具体的是一种直升机吊索和在直升机辅助下的架空线路检测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输电线路运行老化,由于许多线路在偏远的地区,地形地况复杂,维修人员在对架空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时有一定的困难,导致金具、线路事故日趋增多,直接危害线路安全运行。
[0003]目前对电力金具及导线安装的检测主要是机械性能检验及事故后的失效原因分析。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作为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最新技术之一,已经证明了其是一种电力设备检测行之有效的技术,其检测直观、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对电力设备的检测结果更准确,检测效率更高,是实现该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0004]在传统的X射线检测作业中,需要采用人工吊装检测设备和人工攀爬的方式,例如,现场工作人员在塔下安装好射线机和成像板后,再爬上铁塔,工作人员最终通过滑轮将X射线检测设备吊装至待测物体旁进行检测,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采用了吊篮搭载检测设备和人员,再利用直升机吊挂吊篮在输电线路和地面之间往返,直升机与吊篮之间通过吊索连接,现有的吊索通常含有多跟吊绳,在直升机运送的过程中,吊绳之间容易发生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吊索在使用时吊绳之间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吊索和在直升机辅助下的架空线路检测作业方法,所述直升机吊索含有分线支架,分线支架与每根吊绳连接,分线支架能够使每根吊绳与分线支架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避免吊绳之间相互缠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直升机吊索,包括第一机腹挂钩、连接架、分线支架和多根吊绳,第一机腹挂钩与连接架上下设置,每根吊绳的上端均与连接架连接,分线支架与每根吊绳连接,每根吊绳与分线支架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
[0008]第一机腹挂钩与连接架之间通过连接环组连接,连接环组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上封闭环、中封闭环和下封闭环,第一机腹挂钩与上封闭环连接,连接架与下封闭环连接。
[0009]上封闭环为圆形,中封闭环和下封闭环均为跑道形结构,中封闭环和下封闭环的长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中封闭环的长度大于下封闭环的长度。
[0010]连接架呈等腰三角形结构,连接架含有两个腰杆和一根底杆,两个腰杆之间连接有上加强杆,腰杆和底杆之间连接有下加强杆。
[0011]所述直升机吊索包括四根吊绳,四根吊绳分别为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和
第四吊绳,第一吊绳的上端和第二吊绳的上端均与底杆的左端连接固定,第三吊绳的上端和第四吊绳的上端均与底杆的右端连接固定,吊绳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环。
[0012]所述直升机吊索包括四根吊绳,分线支架呈水平的长方形结构,分线支架的长度方向与底杆平行,四根吊绳与分线支架的四个角一一对应连接,吊绳与分线支架的连接处位于吊绳的中部。
[0013]分线支架含有前后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根横架杆,横架杆与分线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两根横架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每根横架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座,四根吊绳与分线支架的四个角的连接环座一一对应连接。
[0014]连接环座含有上下连接的上连接环和套筒,套筒固定套设于横架杆外,每根吊绳均通过D型锁与连接环座的上连接环连接,吊绳与D型锁通过绳结连接。
[0015]所述直升机吊索还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二机腹挂钩和上闭合环,第一机腹挂钩与第二机腹挂钩左右或前后间隔设置,上闭合环通过连接组件与中封闭环连接,连接组件含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环、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与上闭合环连接,第二连接环与中封闭环连接。
[0016]一种在直升机辅助下的架空线路检测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将检测作业吊篮通过直升机吊索与直升机连接固定,直升机吊索为上所述的直升机吊索,检测作业吊篮搭载线上作业人员和X射线带电检测装置;
[0018]直升机通过直升机吊索和检测作业吊篮将线上作业人员和X射线带电检测装置吊挂至输电线路上的作业位置;
[0019]线上作业人员操控X射线带电检测装置开展X射线检测作业。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直升机吊索含有分线支架,分线支架与每根吊绳连接,分线支架能够使每根吊绳与分线支架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避免吊绳之间相互缠绕。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直升机吊索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直升机吊索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直升机吊索的上部示意图。
[0025]图4是连接环座的示意图。
[0026]图5是直升机吊索与检测作业吊篮连接的示意图。
[0027]图6是X射线带电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0028]图7是线上作业人员开展X射线检测作业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第一机腹挂钩;2、第二机腹挂钩;3、连接环组;4、上闭合环;5、连接架;6、吊绳;7、分线支架;8、下连接环;9、连接组件;10、直升机吊索;11、检测作业吊篮;12、线上作业人员;13、输电线路;14、X射线带电检测装置;15、直升机;
[0031]31、上封闭环;32、中封闭环;33、下封闭环;
[0032]51、腰杆;52、底杆;53、上加强杆;54、下加强杆;
[0033]61、第一吊绳;62、第二吊绳;63、第三吊绳;64、第四吊绳;65、D型锁;
[0034]71、横架杆;72、连接杆;73、连接环座;74、上连接环;75、套筒;
[0035]91、第一连接环;92、连接绳;93、第二连接环;
[0036]141、成像板组件;142、安装架;143、X射线发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8]一种直升机吊索,包括第一机腹挂钩1、连接架5、分线支架7和多根吊绳6,第一机腹挂钩1、连接架5和分线支架7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第一机腹挂钩1与连接架5上下设置,第一机腹挂钩1与连接架5之间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每根吊绳6的上端均与连接架5连接,分线支架7与每根吊绳6连接,每根吊绳6与分线支架7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如图1至图3所示。
[0039]本专利技术所述直升机吊索含有分线支架,每根吊绳均与分线支架连接,每根吊绳6与分线支架7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分线支架能够使任何两根吊绳之间相互分离,从而可以避免吊绳之间相互缠绕。
[00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腹挂钩1与连接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吊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吊索包括第一机腹挂钩(1)、连接架(5)、分线支架(7)和多根吊绳(6),第一机腹挂钩(1)与连接架(5)上下设置,每根吊绳(6)的上端均与连接架(5)连接,分线支架(7)与每根吊绳(6)连接,每根吊绳(6)与分线支架(7)的连接处之间相互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吊索,其特征在于,第一机腹挂钩(1)与连接架(5)之间通过连接环组(3)连接,连接环组(3)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上封闭环(31)、中封闭环(32)和下封闭环(33),第一机腹挂钩(1)与上封闭环(31)连接,连接架(5)与下封闭环(3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吊索,其特征在于,上封闭环(31)为圆形,中封闭环(32)和下封闭环(33)均为跑道形结构,中封闭环(32)和下封闭环(33)的长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中封闭环(32)的长度大于下封闭环(33)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吊索,其特征在于,连接架(5)呈等腰三角形结构,连接架(5)含有两个腰杆(51)和一根底杆(52),两个腰杆(51)之间连接有上加强杆(53),腰杆(51)和底杆(52)之间连接有下加强杆(5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吊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吊索包括四根吊绳(6),四根吊绳(6)分别为第一吊绳(61)、第二吊绳(62)、第三吊绳(63)和第四吊绳(64),第一吊绳(61)的上端和第二吊绳(62)的上端均与底杆(52)的左端连接固定,第三吊绳(63)的上端和第四吊绳(64)的上端均与底杆(52)的右端连接固定,吊绳(6)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环(8)。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机吊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吊索包括四根吊绳(6),分线支架(7)呈水平的长方形结构,分线支架(7)的长度方向与底杆(52)平行,四根吊绳(6)与分线支架(7)的四个角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汪骏杜黎明李帅杨金刚严波夏令志操松元彭勇余光凯程洋李森林林世忠阴酉龙曹凯潘伟峰陈炜李刘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