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与预警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639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与预警的方法及系统,属于职住均衡评估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流程分析法,根据居民时空行为反映居民在县域内的职住通勤特征,通过海量的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人口流动的流向、数量、距离等要素,依次通过流程检验以判断镇域单元是否存在大量过长通勤距离的事件发生,若存在则触发预警辅助系统,应通过规划手段进一步加强该镇域的资源投入和要素配置,以缓解职住过度分离的状况,促进县域整体的城乡融合水平。本发明专利技术关注到在高质量城镇化背景下仍存在重城轻乡的要素配置模式,导致大量村镇人口职住不匹配的问题,能够辅助县域的投资决策并促进村镇的进一步发展。镇的进一步发展。镇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与预警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职住均衡评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与预警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1)职住通勤分析
[0003]目前职住通勤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公交刷卡数据等结合计量统计法、核密度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分析较大城市的职住空间平衡情况和职住分离状况并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发展得更加科学合理,然而精确的数据支撑与复杂的方法计算即使是在大城市其实现仍有一定的难度,职住均衡在不同尺度范围的片区测度标准和实现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故现有基于大城市、城市群等大尺度区域视角的职住均衡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小尺度县域。县域层面的职住均衡研究需要一套兼顾适合县域特征与科学合理易实施的判断标准。
[0004](2)区域发展均衡判断
[0005]目前针对区域发展是否均衡的判断主要通过分析产业、人口、政策等方面在各区域发展的外在联系和内在驱动模式探究,在研究区域上多为较大尺度的针对性案例地研究,缺乏小尺度的区域范围研究和一套简便易实施的判断标准;在研究方法上,多为宏观的客观数据或政策分析,缺乏与微观动态数据结合,不能很好地观测到区域发展与日常人口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与预警的方法及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采集人口流动行为的信息,从中筛选出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并提取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中的人口流向、人口流动距离、人口流动行为发生数量与行为发生人数;
[0010]筛选出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中的起讫点为村镇的跨区域人口流动行为,并结合所述跨区域人口流动的行为发生距离、行为发生人数、行为发生占比和常住人口占比构建用于评估或预警区域职住均衡程度的指标,通过所述指标评估所述村镇区域的职住均衡程度。
[0011]可选地,在筛选出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前,根据所述人口流动行为的信息识别常住居民的工作地与居住地;
[0012]筛选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即出发地为居住地,目的地为工作地的出行链;统计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空间位置及所属行政区划,人口流动行为发生数量即出行链数量,人口流动行为发生人数即每条出行链包含的行为主体数量,人口流动距离即出发地至工作地
的距离。
[0013]可选地,所述的指标为
[0014]式中Q
i
为该区域的行为发生指数q
i
与村镇全域行为发生指数Q的比值;P
i
为某一镇域的常住人口p
i
与村镇全域常住人口P的比值;
[0015]其中被评估区域的行为发生指数q
i
为该区域内所有行为发生点的人数乘以相对应的距离系数;
[0016][0017][0018]则
[0019][0020]式中A
ij
表示第i个区域内的第j个行为发生点中的人数,d
ij
表示第i个区域内的第j个行为发生点的通勤距离,D表示平均通勤距离,Q
i
为某一镇域的行为发生指数的比重,P
i
为某一镇域的常住人口的比重。
[0021]可选地,所述的人口流动行为的信息通过手机信令数据采集。
[0022]可选地,所述的出行链根据区域内任一居民从居住地出发在某地单次驻留1小时以上的出行行为生成。
[0023]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判断出行链是否为跨区域流动,即起讫点在不同的行政区划单元内,若为跨区域流动则判断跨区域流动模式中起点是否属于镇村区域;
[0025]若属于镇村区域,且该类出行链的通勤距离大于起点为村镇区域的跨区域流动出行链的平均通勤距离,则表示该类出行链涉及的居民存在过长职住通勤距离的现象,并结合上述评估方法中构建的所述指标,判断是否发出预警。
[0026]可选地,所述的指标为
[0027]式中Q
i
为该区域的行为发生指数q
i
与村镇全域行为发生指数Q的比值;P
i
为某一镇域的常住人口p
i
与村镇全域常住人口P的比值;
[0028]其中,被评估区域的行为发生指数q
i
为该区域内所有行为发生点的人数乘以相对应的距离系数;
[0029][0030][0031]则
[0032][0033]式中A
ij
表示第i个区域内的第j个行为发生点中的人数,d
ij
表示第i个区域内的第j个行为发生点的通勤距离,D表示平均通勤距离,Q
i
为某一镇域的行为发生指数的比重,P
i
为某一镇域的常住人口的比重;
[0034]当所述指标时,触发预警,表示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的资源配置。
[0035]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系统,包括:
[0036]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居住地空间分布数据、工作地空间分布数据以及人口流动起讫点空间分布数据;
[0037]数据筛选模块,能够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并从中筛选出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以及
[0038]分析评估模块,获取所述的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且能够分析跨区域的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的数量及其通勤距离,并结合行为发生距离、行为发生人数、行为发生占比和常住人口占比构建用于评估或预警区域职住均衡程度的指标。
[0039]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可读程序,当程序运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评估方法或预警方法。
[0040]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1)本专利技术通过职住均衡评估方法来判断县域内各村镇区域的发展情况,将区域发展判断与居民动态通勤数据相结合,更能准确地反映县域内各区域的动态需求变化,以反映实际的区域发展现状。
[0042](2)本专利技术关注到县域内部跨区域的人口职住通勤现象,构建了行为发生指数和预警判断指标,从行为发生距离、行为发生人数、行为发生占比和常住人口占比这四个维度共同约束预警判断机制,通过各村镇区域过长通勤行为比重与常住人口比重的对比,突出了县域内各村镇区域的发展差异,能够为村镇发展或政府投资的优先级和重视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0043](3)本专利技术采用流程分析法进行职住均衡分析和区域发展预警判断,流程程序与算法简单易实现,为县域尺度范围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住均衡评估指标,可应用于县域的职住通勤分析和相关设施规划的前置分析。
附图说明
[00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人口流动行为的信息,从中筛选出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并提取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中的人口流向、人口流动距离、人口流动行为发生数量与行为发生人数;筛选出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中的起点为村镇的跨区域人口流动行为,并结合所述跨区域人口流动的行为发生距离、行为发生人数、行为发生占比和常住人口占比构建用于评估区域内职住均衡程度的指标,通过所述指标评估所述村镇区域的职住均衡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筛选出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前,根据所述人口流动行为的信息识别常住居民的工作地与居住地;筛选职住通勤的人口流动行为,即出发地为居住地,目的地为工作地的出行链;统计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空间位置及所属行政区划,人口流动行为发生数量即出行链数量,人口流动行为发生人数即每条出行链包含的行为主体数量,人口流动距离即出发地至工作地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标为式中Q
i
为该区域的行为发生指数q
i
与村镇全域行为发生指数Q的比值;P
i
为某一镇域的常住人口p
i
与村镇全域常住人口P的比值;其中,被评估区域的行为发生指数q
i
为该区域内所有行为发生点的人数乘以相对应的距离系数;距离系数;则则式中A
ij
表示第i个区域内的第j个行为发生点中的人数,d
ij
表示第i个区域内的第j个行为发生点的通勤距离,D表示平均通勤距离,Q
i
为某一镇域的行为发生指数的比重,P
i
为某一镇域的常住人口的比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口流动行为的信息通过手机信令数据采集。5.一种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出行链是否为跨区域流动,即起讫点在不同的行政区划单元内,若为跨区域流动则判断跨区域流动模式中起点是否属于镇村区域;若属于镇村区域,且该类出行链的通勤距离大于起点为村镇区域的跨区域流动出行链的平均通勤距离,则表示该类出行链涉及的居民存在过长职住通勤距离的现象,并结合权利要求1构建的所述指标,判断是否发出预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县域村镇的职住均衡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标为式中Q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明锐尹介琪罗震东张京祥周文昌唐爽蒋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