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导线头端结构、电极导线及电极导线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6387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导线头端结构、电极导线及电极导线输送系统。其中,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单元、柔性过渡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固定单元以及驱动电连接单元,沿电极导线头端结构从近端至远端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单元、柔性过渡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和固定单元依次连接并形成一腔体。驱动电连接单元至少部分位于腔体内;柔性过渡单元,配置为在施加外力时能够弯曲且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更便于操作者操控电极导线头端结构通过传递鞘管,减少手术操作所需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导线头端结构、电极导线及电极导线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导线头端结构、电极导线及电极导线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尺寸较长而且刚度较大,无法弯折,当电极导线通过其传递鞘管时,所受阻力较大,甚至无法通过传递鞘管,而且较大的阻力也容易对电极导线造成损伤,尤其是当电极导线远端采用主动螺旋固定方式时,电极导线通过其传递鞘管的难度更大。若将电极导线头端结构设计为可自由弯折的软结构,并采用主动螺旋固定时,由于电极导线头端结构为自由弯折的软结构有可能导致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处变形,从而无法有效的传递扭矩且容易损坏电极导线。因此,电极导线头端结构无论是硬头端结构还是软头端结构,在植入手术时都需要较大的推力和扭转力作用于电极导线,这不仅易导致电极导线的损坏,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0003]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单元、柔性过渡单元、第二支撑单元、固定单元以及驱动电连接单元;沿所述电极导线头端结构从近端至远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所述柔性过渡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依次连接并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的两端分别贯通所述电极导线头端结构的近端和远端;所述驱动电连接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腔体内;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供所述驱动电连接单元穿过的刚性中空绝缘结构;所述柔性过渡单元,配置为在施加外力时能够弯曲且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所述柔性过渡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和所述固定单元为中轴线共线的中空的圆柱体或中空的类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刚性中空绝缘结构外周的环电极;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刚性中空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和第一支撑件均为环形体;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件位于所述环电极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所述环电极、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依次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环电极与所述柔性过渡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过渡单元包括过渡软管和至少一根连接丝,所述过渡软管包括与所述连接丝的数量一一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所述过渡软管的轴线方向贯通所述过渡软管的管体;所述连接丝的长度大于所述过渡软管的长度,所述连接丝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且至少一根所述连接丝的近端与所述环电极固定连接,与所述环电极固定连接的所述连接丝的远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连接;所述过渡软管和所述连接丝,配置为在施加外力时能够弯曲且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导线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至少有两个;多个所述连接孔沿着所述过渡软管的管体周向均匀分布;和/或所述连接孔的形状包括圆柱、三棱柱或多边形柱体。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导线头端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军宁云峰孙江凯朱晓明于鹏
申请(专利权)人: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