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介质光学常数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学常数是进行目标辐射传输数值计算、辐射特性及遥感分析的最基础参数。任何辐射参数,如吸收系数、散射系数等均可通过光学常数唯一确定。研究光学常数能够帮助学者们从最基础、最根本层面上掌握、理解介质的反射、吸收光谱分布特性。复折射率是吸收性介质最主要的光学常数。复折射率符号为m,可用m=n+iκ表示。式中实数部分n为吸收性介质的折射率,决定于光波在吸收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虚数部分的κ决定于光波在吸收性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叫做吸收指数。i为虚数单位。为获得完整的复折射率,学者们已经发展出多种方法,如衰减全反射法、透射法、椭偏法、以及以上方法的结合方法,如反射
‑
透射结合法、椭偏
‑
透射结合法等。
[0003]衰减全反射法的原理是根据液体表面全反射光的衰减光谱求解复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入射光传输测量单元、反射光传输测量单元、入射光转臂(12
‑
1)、反射光转臂(12
‑
2)、转臂控制单元、样品台(9)、入射光信号放大单元、反射光信号放大单元、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控制器(19);所述数据处理控制器(19),通过所述转臂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入射光转臂(12
‑
1)和所述反射光转臂(12
‑
2)连接,用于分别对所述入射光转臂(12
‑
1)和所述反射光转臂(12
‑
2)的转动进行控制;所述入射光转臂(12
‑
1)和所述反射光转臂(12
‑
2)相交于所述样品台(9);所述入射光转臂(12
‑
1)上面固定安装所述入射光传输测量单元;所述反射光转臂(12
‑
2)上面固定安装所述反射光传输测量单元;所述入射光传输测量单元的测量端,通过所述入射光信号放大单元,连接到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所述反射光传输测量单元的测量端,通过所述反射光信号放大单元,连接到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控制器(1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传输测量单元,包括:准直器(3)、光圈(4)、第一偏振器(5)、分束器(6)、第二偏振器(7)和第一探测器(8);按光入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所述准直器(3)、所述光圈(4)、所述第一偏振器(5)和所述分束器(6);所述分束器(6)输出两束相互垂直光线,一束光线与光入射方向同轴,并入射到待测样品的表面;另一束光线与光入射方向垂直,其出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所述第二偏振器(7)和所述第一探测器(8);所述准直器(3)的光输入端通过光纤(2)与所述光源(1)连接;所述第一探测器(8)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入射光信号放大单元的输入端;其中,所述入射光信号放大单元,包括按光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前置放大器(13)和第一锁相放大器(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光传输测量单元,按光反射方向,依次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三偏振器(10)和第二探测器(11);所述探测器C(11)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反射光信号放大单元的输入端;其中,所述反射光信号放大单元包括按光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前置放大器(14)和第二锁相放大器(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控制单元包括运动控制器(18)和步进电机(17);所述运动控制器(18),通过所述步进电机(17),分别与所述入射光转臂(12
‑
1)和所述反射光转臂(12
‑
2)连接。5.一种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设定光波长λ下,得到待测样品的布儒斯特角测量值θ
B
;步骤2,在设定光波长λ下,得到待测样品的总透射率测量值T
exp
:步骤2.1,采用透射法,分别测量得到待测样品的S偏振态透射辐射能量I
t,s
和S偏振态入射辐射能量I
i,s
,以及P偏振态透射辐射能量I
t,p
和P偏振态入射辐射能量I
i,p
,采用下式,计算得到S偏振态透射率T
s
和P偏振态透射率T
p
:
步骤2.2,采用下式,计算得到待测样品的总透射率测量值T
exp
:步骤3,分别建立关于布儒斯特角测量值θ
B
的方程(1)以及关于总透射率测量值T
exp
的方程(2):其中:m1为空气的复折射率;n1为空气的折射率;κ1为空气的吸收指数;m2为待测样品的复折射率;n2为待测样品的折射率;κ2为待测样品的吸收指数;i为虚数单位;方程(1)和方程(2)中,具有两个未知参数n2和κ2;步骤4,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待测样品的吸收指数κ2和折射率n2:步骤4.1,建立优化目标函数F=min{(f(n2,κ2)
‑
T
exp
)2};步骤4.2,分别确定待测样品的折射率初始值n
20
和吸收指数初始值κ
20
:假设待测样品的吸收指数κ2为0,求解方程(1),得到的折射率值为折射率初始值n
20
;将总透射率测量值T
exp
代入下式,求解得到的吸收指数为吸收指数初始值κ
20
:其中:L为待测样品的厚度;ν为入射光波数,λ为入射光波长;步骤4.3,将折射率初始值n
20
和吸收指数初始值κ
20
作为初代种群,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步骤4.1建立的优化目标函数F,终止条件为:F<10
‑
15
,得到最优的待测样品的吸收指数κ2和折射率n2;步骤5,根据式m2=n2+iκ2,得到待测样品的复折射率m2,完成对待测样品的复折射率的测量过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布儒斯特
‑
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
步骤1.1,设置入射光线的入射角θ
i
的旋转范围以及步长值;步骤1.2,在入射角θ
i
的旋转范围中,按步长值分别对入射光转臂(12
‑
1)和反射光转臂(12
‑
2)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入射光线的入射角θ
i
依次到达各指定角度,并且,在每个指定角度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θ
i
和反射光线的反射角θ
r
相等;步骤1.3,在按步长值旋转到的每个指定角度,均得到P偏振态反射率和总反射率的比值R'
p
,方法为:步骤1.3.1,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庆志,谭建宇,谢银模,王敏,肖兴雷,乔兰清,白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