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2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第一线圈部,设置在主体中,并且包括第一绕线部以及连接到第一绕线部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线圈部,设置在主体中,并且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表面和第一绕线部之间的第二绕线部以及连接到第二绕线部的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主体上并分别连接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设置在主体上并分别连接到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第一线圈部的第一延伸部设置在第二绕线部与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之间。一个侧表面之间。一个侧表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组件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2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1

0182707号韩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22年7月2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2

008966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0003]随着诸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的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薄化,需要使应用于这些电子装置的线圈组件小型化和薄型化,并且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正在积极地进行各种绕线型线圈组件或薄膜型线圈组件的研究和开发。
[0004]线圈组件的小型化和薄化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使线圈组件小型化和薄化的情况下实现与现有线圈组件的特性相同的特性。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在其中填充磁性材料的芯中的磁性材料的比率应该增加,但是由于根据电感器主体的强度和绝缘性的频率特性的变化,导致在增加芯中的磁性材料的比率方面存在限制。
[0005]此外,对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垂直于第一方向同时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及彼此相对同时连接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的第三侧表面和第四侧表面;第一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第一绕线部以及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绕线部的一端和另一端;第二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第二绕线部以及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二绕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一绕线部之间,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绕线部的一端和另一端;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第三侧表面和所述第四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以及所述第三侧表面和所述第四侧表面中的所述一个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垂直于所述第三侧表面和所述第四侧表面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地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电流流动以及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向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电流流动,所述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的正耦合发生在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电流流动以及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向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电流流动,所述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的负耦合发生在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区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电流流动以及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向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电流流动,所述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在第一区域中发生的耦合与所述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在第二区域中发生的耦合相反,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区域。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间隔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间隔基本等于所述第二绕线部中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内侧表面,所述内侧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邻的外侧表面的形状
共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邻的所述外侧表面上的弯曲区域和平面区域两者的形状共形。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四延伸部延伸到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四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三侧表面和所述第四侧表面中的另一侧表面之间。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四延伸部和所述第一绕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地设置。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电流流动以及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向所述第四延伸部的电流流动,所述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的负耦合发生在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区域。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的正耦合发生在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之间的区域。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的正耦合发生在第三区域中,所述第三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一绕线部之间的区域。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之间的负耦合发生在第三区域中,所述第三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一绕线部之间的区域。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线圈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上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下表面上。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三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并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三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三延伸部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四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并且所述第四延伸部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四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连接到所述第四外电极。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彼此不同。22.如权利要求1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灿李东焕李东珍金范锡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