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用发酵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28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养殖用发酵床,基质上接种的发酵床菌种为生态修复菌群、水产养殖菌群、生态发酵床菌群、饲料发酵菌群、生物除臭菌群、植物秸秆发酵菌群、微生物肥料菌群、微生物催肥促长菌菌群。该多种菌种的菌丝在各类培养基料上生长明显,各类畜禽粪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得到了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均达到实验设计要求,采用多种微生物接种发酵床后,由于各菌种均得到均衡生长,发酵床没有出现烂床,烂种,烂原料,或养殖动物死亡的情况。或养殖动物死亡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用发酵床


[0001]本申请涉及养殖
,特别是一种养殖用发酵床。

技术介绍

[0002]有效(益)微生物应用技术的背景是由日本微生物学家比嘉照夫于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并称为有效微生物,英文名称是EffectiveMicroorganism,简称EM。EM这个群体是一个复合型大家族,也叫做复合微生物。自从此项技术应用到养殖上后,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益生菌资源将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技术,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综合用于养殖业,并取得了巨大进展。发酵床技术可做到畜禽粪尿零排放,改善了养殖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率,增进了动物福利,提高了效益,使养殖业更好地纳入农业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了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0003]现有微生物发酵床菌种类型单一,发酵床使用中常发生局部温度过高,一方面增加养殖动物不适感,还增加了养殖动物烫伤的可能,导致家畜无法在发酵床上正常生活,影响现有发酵床的正常使用。
[0004]现有发酵床内添加多种菌种,各菌种生长速度不同,导致部分先生长菌种提前形成优势菌种群落后,挤占其他菌种的生存空间,影响其他菌种的生长繁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用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发酵床上设置基质,基质上接种的发酵床菌种为生态修复菌群、水产养殖菌群、生态发酵床菌群、饲料发酵菌群、生物除臭菌群、植物秸秆发酵菌群、微生物肥料菌群、微生物催肥促长菌菌群;生态修复菌群由光合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放线菌组成;水产养殖菌群由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蛭弧菌组成;生态发酵床菌群由:乳酸菌、酵母菌、粪肠球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组成;饲料发酵菌群由: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放线菌、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组成;生物除臭菌群由: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乳素菌、酵母菌、醋酸菌、曲霉菌组成;植物秸秆发酵菌群由::光合菌、酵母菌、醋酸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丁酸棱菌组成;微生物肥料菌群由:芽孢杆菌、乳酸菌、曲霉菌、枯草杆菌、酵母菌、放线菌组成;微生物催肥促长菌菌群由: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丁酸棱菌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用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发酵床菌种的培养方法包括:对多个菌种分别进行活化纯化、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制成干粉菌剂;发酵培养包括:一级种子罐发酵和二级种子罐发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用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发酵床接种操作包括:配制红糖水,将各菌种的干粉菌剂加入温度为32

37℃的红糖水中搅拌均匀后制得菌液,将各菌种的菌液均匀喷洒接种至发酵床的基质上,翻动基质后引入养殖动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用发酵床,其特征在于,红糖水为红糖与水按质量比为1:10混合溶解配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用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各菌种的种子培养、发酵培养期间的培养温度小于4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殖用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工艺参数为: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明罗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罗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