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21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出光面侧的触控基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侧的复合膜层;其中,在触控基板的边缘区域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至少位于触控基板的触控区域的两相对侧;支撑组件将触控基板与复合膜层连接,并限定出容置空间,显示面板位于容置空间内。置空间内。置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


[0001]本公开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逐渐向中大尺寸产品上推进,电视(TV)/触摸式面板显示屏(TPC)/笔记本电脑(NB)等产品逐渐采用OLED显示面板替换传统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边框需要尽量减小,以兼容不同款式的产品。然而,由于触控基板的超边问题,在显示模组工艺及整机组装工艺时,极易发生触碰导致裂纹crack,进而造成触控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
[0004]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侧的触控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面侧的复合膜层;其中,在所述触控基板的边缘区域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至少位于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支撑组件将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复合膜层连接,并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复合膜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复合膜层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形成U型件。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基材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基材层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形成U型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侧面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落在所述触控基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轮廓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偏光片,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触控基板一侧的盖板,以及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粘结的第一粘合层。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合层覆盖所述触控基板。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的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填充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的间隙。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膜层包括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依次设置的导电散热层、缓冲层和第三粘合层。
sensor方案,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沿着远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粘合层20、触控基板30、偏光片40、第一粘合层50、盖板6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背离出光面侧的复合膜层70。
[0028]具体的,偏光片40(Polarizer)的全称是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40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40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40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如图1所示,偏光片40与触控基板30为一体来料,尺寸相同。第一粘合层50将偏光片40与盖板60粘合,第二粘合层20将触控基板30与显示面板10粘合。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将触控基板30与偏光片40的尺寸做到极限小,二者与显示面板10相比仍超出约0.65

的间距,而第一粘合层50需要对标显示面板10的外形而进行设计,即第一粘合层50与显示面板10尺寸相同,这会导致触控基板30与偏光片40在靠近第一粘合层50的一侧与靠近第二粘合层20的一侧处于悬空状态,进而导致在显示模组生产和整机组装时的crack问题。
[0029]鉴于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位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侧的触控基板3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背离出光面侧的复合膜层70;其中,在触控基板30的边缘区域设置有支撑组件80,支撑组件80至少位于触控基板30的触控区域的两相对侧;支撑组件80将触控基板30与复合膜层70连接,并限定出容置空间,显示面板10位于容置空间内。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复合膜层70,实际为超净泡沫(Super Clean Foam,SCF)复合膜,SCF复合膜能够对作用于显示面板10的应力起到缓冲作用,且能够散发显示面板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显示面板10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0031]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相较如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增设了支撑组件80,支撑组件80至少位于触控基板30的触控区域的两相对侧,并将触控基板30与复合膜层70连接。同时,支撑组件80、触控基板30以及复合膜层70限定出容置空间,显示面板10位于容置空间内。这样设置以后,触控基板30与偏光片40在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与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均不再处于悬空状态,在进行显示模组生产和整机组装时可以避免crack问题。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80与复合膜层70为一体成型结构。
[0033]具体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支撑组件80与复合膜层7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填充触控基板30和偏光片40的悬空位置,进而在保证设计及工艺可行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工艺及整机组装的crack风险,同时,可以简化制备工艺,节省生产成本。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为图3中的复合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复合膜层的贴合对位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组件80与复合膜层70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形成U型件。
[0035]具体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80与复合膜层70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形成U型件。下面在描述时,以复合膜层70代替一体成型的支撑组件80与复合膜层70,复合膜层70至少位于触控基板30的触控区域的两相对侧,其尺寸实际上超出显示面板10的尺寸,并延伸至触控基板30和偏光片40的边缘区域。
[0036]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复合膜层70为U型件,其进行贴合时,可
以对触控基板30和偏光片40悬空的部分进行填充,进而在保证设计及工艺可行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工艺及整机组装的crack风险。
[003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复合膜层70还包括离型膜。在贴附过程中,设备吸附离型膜所在面,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复合膜层70异形位置(即支撑组件80的位置)并不在显示模组的四角位置,设备转运吸附离型膜所在面时,设备对位识别采用四角识别的方式,因此,在显示模组整体贴附过程中,复合膜层70为U型件的异形设计不影响整体贴附。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在保证设计及工艺可行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工艺及整机组装的crack风险。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侧的触控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出光面侧的复合膜层;其中,在所述触控基板的边缘区域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至少位于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支撑组件将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复合膜层连接,并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复合膜层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复合膜层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形成U型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基材层为一体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基材层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形成U型件。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允晖黄小霞陈伟都阿娟杨恩建杨虎飞孙浩曾乙伦王永乐吴易谦曾国栋姚孟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