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平衡吸管和负压平衡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19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吸管技术领域,用于安装在食物容器上,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管段、接触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接触管段的第一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管段外壁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食物容器的外壁形成配合接触;所述接触管段的外壁设有回气槽,所述回气槽的第一端与食物容器内部连通,所述回气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位于接触管段顶部边缘设置的第一接触部的底端能够封住容器上用于负压平衡吸管插入的孔。使用时,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能够冲破第一接触部通过回气槽向食物容器内进气,以平衡食物容器的内外气压。不使用时,第一接触部使得回气槽位于食物容器内,不会长期暴露在容器外的空气中。期暴露在容器外的空气中。期暴露在容器外的空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平衡吸管和负压平衡盖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管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平衡吸管和负压平衡盖。

技术介绍

[0002]吸管或称饮管,可以用来饮用饮料,也可以用来食用一些流食,例如粥、米糊等。当盛放液体、流食等流体的容器相对密闭时,随着流体的摄入,容器内的气压低于容器外的大气压,容易导致流体的摄入困难,此时需要向容器内补入空气,平衡容器内的负压后才能继续摄入容器内的流体。
[0003]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塑料吸管会在外壁上设置多个与塑料吸管轴线平行的凸棱,通过凸棱之间的空隙来平衡负压。该平衡负压的方式是使容器内的空气时刻与容器外的空气相通。这种在吸管上设置凸棱间隙的方式,使得食物容器内外的空气时刻相通,当环境灰尘较多时,容易出现间隙内积聚灰尘、滋生细菌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平衡吸管和负压平衡盖,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负压平衡吸管,用于安装在食物容器上,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管段、接触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接触管段的第一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管段外壁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食物容器的外壁形成配合接触;所述接触管段的外壁设有回气槽,所述回气槽的第一端与食物容器内部连通,所述回气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
[0006]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回气槽的第二端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接触管段的连接处;所述回气槽的第二端最大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为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接触管段的径向凸出高度的四分之三处。
[0007]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回气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接触管段的径向凸出高度的二分之一处。
[0008]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接触管段上位于所述回气槽宽度方向两侧的至少一侧设有凸起。
[0009]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接触管段的连接处。
[0010]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5mm;所述凸起的高度为所述凸起突出于所述接触管段的外表面的高度;沿所述回气槽的宽度方向,所述凸起与所述回气槽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并且,小于或等于4mm。
[0011]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沿所述第一管段的径向,由所述第一管段的两侧指向轴心线的方向,第一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管段的径向,由所述第二管段的两侧指向轴心线的方向,第二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
[0012]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壁在横截面上的轮廓为第一椭圆形,所
述第一管段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一椭圆形长轴的两个端点上;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壁在横截面上的轮廓为第二椭圆形,所述第二管段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二椭圆形长轴的两个端点上。
[0013]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底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轮廓呈第一弧形,且所述第一弧形的顶部端点位于第一弧形两侧端点的连线的上方。
[0014]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的顶部端点位于第二椭圆形的短轴上,所述第一弧形两侧端点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二椭圆形的长轴上。
[0015]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回气槽位于所述接触管段上远离使用者的一侧。
[0016]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接触管段的第二端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接触管段和第一接触部之间形成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卡接在所述食物容器上;所述回气槽在所述凸环的外壁上贯通所述凸环。
[0017]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环外壁的轮廓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轮廓面积。
[0018]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环的顶面为平面,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与所述凸环的顶面的夹角范围为55
°
至75
°
,所述第一管段形成的倾斜方向为背离所述回气槽的方向。
[0019]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沿所述接触管段的轴心线方向,由第一接触部指向凸环,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接触部在纵剖面上的边缘侧线与凸环顶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0
°
至60
°

[0020]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自第一管段的底端到顶端,所述第一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自第二管段的顶端到底端,所述第二管段的壁厚逐渐减小。
[0021]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回气槽的第二端在纵剖面上的轮廓呈第二弧形,且第二弧形的顶部端点位于第二弧形的两侧端点的连接线的上方。
[0022]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
°
,并且,小于180
°

[0023]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部(604)为柔性材质。
[0024]基于上述的负压平衡吸管,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负压平衡盖,其包括:盖体和上述任一种负压平衡吸管,所述盖体上设有吸管孔;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盖体外侧,所述接触管段位于所述吸管孔内,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盖体内侧;所述吸管孔的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顶部形成配合接触。
[0025]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顶部所形成的配合接触为过盈配合;或者,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顶部所形成的配合接触为间隙配合。
[0026]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平衡吸管中,位于接触管段顶部边缘设置的第一接触部的底端能够封住容器上用于负压平衡吸管插入的孔。使用时,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能够冲破第一接触部通过回气槽向食物容器内进气,以平衡食物容器的内外气压。不使用时,第一接触部使得回气槽位于食物容器内,回气槽与食物容器外空气的联系被第一接触部底端隔断,不会长期暴露在容器外的空气中,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回气槽处的灰尘和细菌积聚的问题,且易于清洁。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平衡盖中,负压平衡盖可使用在装饮品的瓶子上,还可使用在装
粥、辅食等的碗上,能够使瓶子、碗等相对密闭,对盛放的流体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够平衡瓶子、碗内的负压,便于使用者摄取,尤其适用于粥、辅食等粘稠的流体。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平衡吸管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平衡吸管的主视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平衡吸管的侧视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平衡吸管的后视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在P

P处的剖视图;
[0034]图6为图5在Y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7为第一管段的顶部在横截面上的轮廓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平衡盖的剖视图;
[0037]图9为图8在X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中:5、负压平衡盖;501、吸管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平衡吸管,用于安装在食物容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管段(601)、接触管段(602)和第二管段(603);所述接触管段(602)的第一端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管段(601)外壁的第一接触部(604),所述第一接触部(604)与食物容器的外壁形成配合接触;所述接触管段(602)的外壁设有回气槽(606),所述回气槽(606)的第一端与食物容器内部连通,所述回气槽(60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6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槽(606)的第二端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604)与所述接触管段(602)的连接处;所述回气槽(606)的第二端最大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604)的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为所述第一接触部(604)在所述接触管段(602)的径向凸出高度的四分之三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槽(60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604)在所述接触管段(602)的径向凸出高度的二分之一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管段(602)上位于所述回气槽(606)宽度方向两侧的至少一侧设有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604)与所述接触管段(602)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5mm,并且,小于或等于1.5mm;所述凸起的高度为所述凸起突出于所述接触管段(602)的外表面的高度;沿所述回气槽(606)的宽度方向,所述凸起与所述回气槽(606)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并且,小于或等于4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管段(601)的径向,由所述第一管段(601)的两侧指向轴心线的方向,第一管段(601)的壁厚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管段(603)的径向,由所述第二管段(603)的两侧指向轴心线的方向,第二管段(603)的壁厚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601)的外壁在横截面上的轮廓为第一椭圆形(611),所述第一管段(601)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一椭圆形(611)长轴的两个端点上;所述第二管段(603)的外壁在横截面上的轮廓为第二椭圆形,所述第二管段(603)的两侧分别位于第二椭圆形长轴的两个端点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管段(603)的底端设有缺口(609),所述缺口(609)的轮廓呈第一弧形,且所述第一弧形的顶部端点位于第一弧形两侧端点的连线的上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平衡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的顶部端点位于第二椭圆形的短轴上,所述第一弧形两侧端点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二椭圆形的长轴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喜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