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18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管段的弹性模量、管段的外径及弯曲时允许的应力,计算出第一管段允许的弯曲半径;根据所述第一管段允许的弯曲半径和弯曲管段的弧长计算得到第一管段的最大允许转角;若施工中的实际转角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最大允许转角,则利用弹性弯曲敷设的方式使所述第一管段弯曲形成弯曲管段进行敷设。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使第一管段弯曲形成弯曲管段的方式进行转角处的管道敷设,降低了弯头的使用数量,减少了工程造价,另外由于减少了接缝,因此降低了工程事故发生的情况,具有经济安全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热管道敷设
,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采用的供热保温管多采用无补偿冷安装的地下敷设管道方法。
[0003]实际供热工程中,在最初的管道敷设路由设计时,因考虑所设计的管道满足不同的地平起伏管顶覆土埋深、供热管道要求敷设2

坡度、布置管位符合地下敷设热力管道与建筑物或者其他管线的最小距离要求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势必会产生很多转角。由于管道应力及规范的限制,大多情况转角必须采取处理措施。
[0004]常规转角的处理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种:使用更小的转角串联取代小转角;第二种:用限制转角两侧臂长的方式:如增加补偿器/固定墩,限制管道两侧的热伸长向转角的转移;第三种:用L形、U形弯管吸收热位移量,用大曲率半径弯头代替转角或两个转角。但是,上述方式,均存在各自的问题:例如第一种方式增加了焊口数量,施工精度要求高,对现场是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且在管径大温差大的情况下不适用;第二种方式存在补偿器,导致事故发生率较高且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第一管段的弹性模量、管段的外径及弯曲时允许的应力,计算出第一管段允许的弯曲半径;根据所述第一管段允许的弯曲半径和弯曲管段的弧长计算得到第一管段的最大允许转角;若施工中的实际转角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最大允许转角,则利用弹性弯曲敷设的方式使所述第一管段弯曲形成弯曲管段进行敷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管段的弹性模量、管段的外径及弯曲时允许的应力,计算出第一管段允许的弯曲半径具体为:根据第一管段的弹性模量、管段的外径及弯曲时允许的应力,计算出第一管段允许的弯曲半径,所述第一管段允许的弯曲半径等于第一管段的弹性模量与第一管段的外径相乘得到的乘积除以二倍的弯曲时允许的应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施工中的实际转角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最大允许转角,则利用弹性弯曲敷设的方式使所述第一管段弯曲形成弯曲管段进行敷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图纸要求开挖弯曲管段及弯曲管段两端的直管段所对应的管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道转角处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施工中的实际转角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最大允许转角,则利用弹性弯曲敷设的方式使所述第一管段弯曲形成弯曲管段进行敷设进一步包括:若施工中的实际转角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最大允许转角,则根据图纸敷设所述弯曲管段两端的所述直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直管段;施加外力使所述第一管段弯曲至符合图纸要求的弯曲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直管段;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光明高鑫杨梦洁李旭李德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