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能负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00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体能负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能负重训练器,包括肢体防护机构、防滑机构、牵引机构以及配重机构,所述肢体防护机构包括缠绕束缚在训练人员的肢体皮肤上的束紧带。在束紧带外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可对组装后防滑机构进行纵向约束和夹持的主增压环和辅助增压环,同时配合弹性伸缩杆带动垫环对着多个装配后定位插杆顶端的约束和固定,结合束紧带采用开设有网孔的硅胶材料制成,此时束紧带缠绕在使用者肢体的皮肤上便会增大摩擦阻力,区别于传统绑定在衣物上的负重机构使用时的掉落,该装置即可有效避免使用者运动期间,配重组件对自身皮肤造成摩擦破损,从而提高了该配重机构对野外训练人员的适配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能负重训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能负重训练设备
,具体为一种体能负重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负重训练是利用配重机构对自身肢体施加压力,以提高训练人员肢体增肌的目的,使用不同部位骨骼肌组织的收缩(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产生力量,抗衡重力(通常指哑铃、杠铃及其他器械之重量或阻力),使肌肉得到锻炼,同时重量训练为一精密之运动科学,当中的不同元素包括负重量、动作质素、重复次数、组数甚至训练之间的休息时间,均会对训练的结果造成影响。
[0003]训练人员使用的传统配重一般为哑铃一类的负重设备,当训练人员在野外进行实训时,传统的配重随着训练人员的跑动而沿着肢体的外部进行纵向活动,此时配重组件会对训练人员的皮肤造成极大的磨损,同时由于传统配重绑定在衣服外,受到衣物与使用者皮肤的阻碍,传统的配重绑定后会很不稳定,很不方便野外训练人员的使用。
[0004]根据上述所示,针对野外负重训练人员,如何解决传统配重随着使用者运动而发生纵向的滑脱或者震颤,进而导致使用者皮肤受到磨损,即为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能负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肢体防护机构(100)、防滑机构(200)、牵引机构(300)以及配重机构(400);所述肢体防护机构(100)包括缠绕束缚在训练人员的肢体皮肤上的束紧带(110)、安装在束紧带(110)外侧顶部的主增压环(120)、均匀安装在主增压环(120)底部的多个弹性伸缩杆(130)、连接在多个弹性伸缩杆(130)底端的垫环(140)以及安装在束紧带(110)外侧底部的辅助增压环(150);所述防滑机构(200)活动安装在肢体防护机构(100)上,包括环绕在束紧带(110)外侧的第一束带(210)和第三束带(230)、位于第一束带(210)和第三束带(230)之间的多个第二束带(220)、连接在第一束带(210)、第三束带(230)和多个第二束带(220)上的夹持组件(240)、呈纵向安装在第一束带(210)、第三束带(230)和多个第二束带(220)内部的立柱(250)、螺纹连接于立柱(250)顶端的螺杆(260)、活动安装在第一束带(210)、第三束带(230)和多个第二束带(220)上的带体收紧组件(270)、均匀安装在第一束带(210)、第三束带(230)和多个第二束带(220)上的限位垫件(280)以及安装在第三束带(230)底部的多个承重底座(290);所述牵引机构(300)安装在防滑机构(200)上,包括活动安装在第三束带(230)上的梁板(310)、活动连接于第一束带(210)上的基座(320)、连接于基座(320)内部螺母(螺母330)以及均匀安装在梁板(310)外侧的扣件(340);所述配重机构(400)活动安装在防滑机构(200)内,包括纵向贯穿至承重底座(290)顶部凹孔中的定位插杆(410)以及堆叠放置在定位插杆(410)外部的配重块(42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能负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玉利王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