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590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3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物侧依次排列,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总共四个透镜,其中,满足1.3<TTL/BFL<3.3,其中,TTL是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表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BFL是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表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其中,满足f/IMG HT>4.9,其中,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以及IMGHT是成像表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14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

2018

0110440号韩国专利申请、于2018年11月27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

2018

0148945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9年8月1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

2019

009386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0003]以下描述涉及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4]在移动终端中,提供相机模块以使得能够实现视频通话和图像拍摄。另外,随着便携式终端中相机模块的功能逐渐增加,对便携式终端中的高分辨率、高性能相机模块的需求也增加了。
[0005]然而,由于便携式终端变得小型化和轻量化,因此存在实现高分辨率和高性能相机模块的限制。
[0006]由于摄远镜头的焦距和光学总长度(total track length)相对较长,因此可能难以将摄远镜头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提供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旨在以简要的形式介绍对专利技术构思的选择,而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些专利技术构思。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目的不在于确认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籍此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08]示例提供了实现窄视角的纤薄光学成像系统。
[0009]在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从物侧依序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在相应的近轴区域中沿光轴彼此间隔开,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透镜单元的总焦距f与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表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IMG HT)满足f/IMG HT>4.9,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均大于除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外的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和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0010]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8<TTL/f<1.2,其中,TTL是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表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0011]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3.8<f/TD12<7,其中,TD12是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0012]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75<f12/f<4.5,其中,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0013]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ER11/ER_max>1.1,其中,ER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
口径,并且ER_max是除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外的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和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中的最大值。
[0014]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1.3<TTL/BFL<3.3,其中,TTL是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表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BFL是从最靠近图像传感器设置的透镜的像侧面至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表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0015]第一透镜的焦距f1可以小于总焦距f的一半,并且f1可以大于第二透镜的焦距f2的绝对值。
[0016]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并可包括凹入的像侧面,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0017]最靠近图像传感器设置的透镜可包括在近轴区域中和除近轴区域之外的区域中凸出的物侧面,以及在近轴区域中凹入的像侧面。
[0018]透镜单元可包括设置在第四透镜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第五透镜,以及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
[0019]当在光轴的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圆形形状。
[0020]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中的具有非圆形形状的至少一个透镜可包括具有弧形形状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将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彼此连接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连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同时穿过光轴的虚拟直线的长度可以大于以最短距离连接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同时穿过光轴的虚拟直线的长度。
[0021]在光轴的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透镜可具有非圆形形状,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可设置有具有开口的隔圈,以及当在光轴的方向上观察时,隔圈的开口可具有非圆形形状。
[0022]在另一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依序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在相应的近轴区域中沿光轴彼此间隔开,当在光轴的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圆形形状,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隔圈,当在光轴的方向上观察时,隔圈的开口具有非圆形形状,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透镜单元的总焦距f与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表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IMG HT)满足f/IMG HT>4.9,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ER11与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和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中的最大值ER_max满足ER11/ER_max>1.1。
[0023]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ER21/ER_max>1.0,其中,ER21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0024]隔圈可具有限定开口的内周表面,内周表面可包括具有弧形形状的第一内侧表面和第二内侧表面以及将第一内侧表面和第二内侧表面彼此连接的第三内侧表面和第四内侧表面,以及第三内侧表面和第四内侧表面可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凹入的弯曲表面和至少一个凸出的弯曲表面。
[0025]至少一个凹入的弯曲表面和至少一个凸出的弯曲表面可以沿第三内侧表面和第四内侧表面交替。
[0026]在另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依序布置的至少四片透镜且不超过五片透镜。沿光轴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沿光轴最靠近像侧设置的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的焦距小于包括全部透镜的透镜单元的总焦距的一半,以及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的焦距大于与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相邻设置的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
[0027]光学成像系统可由四片透镜组成。
[0028]光学成像系统可由五片透镜组成。
[0029]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和最靠近像侧设置的透镜可包括第一塑料材料,并且其他透镜可各自包括具有与第一塑料材料的光学性质不同的光学性质的一种或多种塑料材料。
[0030]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和与最靠近物侧设置的透镜相邻设置的透镜中的一个透镜或两个透镜可以是非圆形透镜。
[0031]作为非圆形透镜的一个透镜或两个透镜的有效半口径可以大于其他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有效半口径。
[0032]最靠近物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四透镜沿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物侧依次排列,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总共四个透镜,其中,满足1.3<TTL/BFL<3.3,其中,TTL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表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BFL是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表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其中,满足f/IMG HT>4.9,其中,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以及IMG HT是所述成像表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8<TTL/f<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3.8<f/TD12<7,其中,TD12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75<f12/f<4.5,其中,f12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都大于除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外的透镜中的每个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和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ER11/ER_max>1.1,其中,ER1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以及ER_max是除了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外的透镜中的每个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和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的最大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ER11/ER51>1.1,其中,ER51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ER21/ER_max>1.0,其中,ER21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以及ER_max是除了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浩植梁东晨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