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源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规划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源规划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能源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规划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主动配电网(ADN)利用先进的通信、自动化电力电子等新技术可对接入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DG)及可控设备进行主动管理,能有效地提高配网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及系统运行的协调性。但是,ADN的出现对DG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完成常规规划中对DG的类型、选址和定容外,还须要考虑各种用户侧中可控设备的接入,并模拟ADN的运行状态下电源侧与用户侧的互动行为,以达到最优的规划效果。
[0003]主动配电网中不断丰富的需求侧资源,良好的源荷互动机制可发挥主动配电网中发电资源和需求侧资源的互补特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与成本优化。因此,如何基于源荷互动响应模式提出了一种计及电源
‑
用户互动的分布式电源双层规划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规划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源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规划方法。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源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规划方法,其特征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配电网互动模式建立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源荷互动相应模型;步骤2:建立基于计及源荷互动相应的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模型;步骤3:基于改进粒子群双层规划求解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规划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①
互动架构配电网互动模式由配电网运营商DSO负责执行;DSO行使负荷商的职能,参与输电侧日前市场,向上级输电网调度交易机构ISO申报初始用电功率;ISO组织发电侧集中竞价,通过集中优化、统一出清,形成节点边际电价;输电侧闭市后,ISO发布节点分时电价,配电网运营商以此购电电价作为边界条件,开展区域内日前互动;
②
互动过程源荷互动的模式包含以下4步:第一,根据历史信息DSO展开次日的负荷预测,配网中全部弹性用户根据自身情况申报次日每个时段的需求响应供应量;第二,DSO根据负荷曲线、申报的需求响应曲线和主网购电电价等信息,对互动响应模型进行求解,并获得次日各时段弹性用户的当减负荷或当增功率;第三,经上一步互动后计算得到的等效负荷曲线,即除去自发电的购电负荷曲线,将被DSO上报至ISO;ISO以此为依据,对日前集中竞价进行统一组织,完成市场出清;第四,DSO再依照得到的调度结果,将对应的需求响应补偿给予参加了日前调度的各个弹性用户;
③
互动响应模型实施互动响应的目的是通过协调控制网内可控资源实现配电网的运行成本最小化,因此,以配电网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互动响应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源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规划方法,其特征为:所述互动相应模型包括:1)目标函数配电网的运行成本包括主网购电成本、分布式电源DG购电成本、需求侧响应DR补偿成本和网损成本;具体计算公式如下:min C
total
=C
G
+C
DG
+C
DR
+C
Loss
ꢀꢀꢀꢀꢀꢀꢀꢀꢀꢀꢀꢀꢀꢀꢀꢀꢀꢀ
(1)式中:C
total
,C
G
,C
DG
,C
DR
,C
Loss
分别为主动配电网的年运行成本、主网购电成本、DG购电成本、DR补偿成本和网损成本;c
s,tG
为场景s中t时段外部电网单位电量价格;p
s,tG
为场景s中t
时段从外网购电电量;c
s,tDG,j
为场景s中t时段第j种DG单位电量价格;p
s,tDG,j
为场景s中t时段第j种DG发电量;N
DR
为配电网中参与DR的用户数量;c
s,tDR,j
为场景s中t时段第j个用户响应单位电量的补偿价格;p
s,tDR,j
为场景s中t时段第j个用户响应电量;N
L
为配电网中线路数量;c
s,tLoss
为场景s中t时段的网损电量价格;I
s,tL,j
为场景s中t时段第j条线路的电流;p
s
为场景s中的电能供电量;Ns为场景数;T为总时段;2)约束条件配电网在互动响应过程中须要满足安全性约束及可控DG与DR出力上下限约束,具体如下:反向潮流约束:系统功率平衡约束:在最优运行的计算过程中,用功率平衡约束进行近似等效计算:式中:Z
LD
,Z
DR
和Z
DG
分别为负荷、DR和DG的接入节点;DG出力约束:式中:P
DG,jmax
,P
DG,jmin
分别为第j种DG有功出力的上、下限;Q
DG,jmax
,Q
DG,jmin
分别为第j种DG无功出力的上、下限;P
s,tDG,j
为第j中DG的有功出力;Q
s,tDG,j
为第j种DG的无功出力;P
s,tLD,i
为场景s中t时段在节点i的负荷有功功率;P
s,tDR,i
为场景s中t时段在节点i的DR有功功率;P
s,tG
为场景s中t时段在主网注入的有功功率;P
s,tDG,i
为场景s中t时段在节点i的DG有功功率;Q
s,tLD,i
为场景s中t时段在节点i的负荷无功功率;Q
s,tDR,i
为场景s中t时段在节点i的DR无功功率;Q
s,tG
为场景s中t时段在主网注入的无功功率;Q
s,tDG,i
为场景s中t时段在节点i的DG无功功率;DR响应功率约束:式中:P
DR,jmax
,P
DR,jmin
分别为第j个需求响应用户削减的有功值上、下限;Q
DR,jmax
,Q
DR,jmin
分别为第j个需求响应用户削减的无功值上、下限。P
s,tDR,j
为第j个需求响应用户削减的有功值;Q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鑫,王志伟,吕项羽,杨晶莹,刘畅,张一诺,苏展,王永利,王佳蕊,冷俊,张海锋,张家郡,庄冠群,孟祥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